弥缝其阙
读音(发音): mí féng qí què
详细解释(意思):弥缝:补救;阙:过错。补救行事的过失。
出处(典故):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,昭旧职也。”
示例:
弥缝其阙成语接龙
- 鹊笑鸠舞
- 鹊起
- 鹊巢鸠占
- 确数
- 确认
- 确切不移
- 确立
- 却之不恭
- 却是
- 缺
- 缺席
- 缺勤
- 缺略
- 缺漏
- 缺课
- 缺额
- 缺吃少穿
- 缺
- 缺食无衣
- 缺一不可
- 缺衣少食
- 却病延年
- 却金暮夜
- 却老还童
- 确固不拔
- 却行求前
- 确乎不拔
- 却之不恭
- 确切不移
- 缺吃短穿
第一个字为"弥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缝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其"的成语
- 洞察其奸
- 独善其身
- 弥缝其阙
- 莫名其妙
- 自食其恶果
- 兵在其颈
- 不安其室
- 不得其所
- 不得其死
- 不乏其人
- 不改其乐
- 不计其数
- 不堪其忧
- 不胜其烦
- 不胜其苦
- 不胜其任
- 不厌其烦
- 不厌其繁
- 不厌其详
- 不知其详
- 厕身其间
- 厕足其间
- 瞠乎其后
- 瞠呼其后
- 大张其词
- 洞烛其奸
- 独行其道
- 独行其是
- 二三其德
- 二三其意
- 反治其身
- 吠非其主
- 高下其手
- 各从其志
- 各得其所
- 各得其宜
- 各行其志
- 各司其事
- 各为其主
- 各行其是
- 恭逢其盛
- 躬逢其盛
- 故甚其词
- 鬼瞰其室
- 果不其然
- 过甚其词
- 过甚其辞
- 含糊其词
- 含糊其辞
- 怀璧其罪
- 会逢其适
- 将顺其美
- 金玉其质
- 夸大其词
- 夸大其辞
- 夸夸其谈
- 乐在其中
- 两全其美
- 马牛其风
- 勉为其难
- 名符其实
- 名副其实
- 名过其实
- 莫明其妙
- 难乎其难
- 拟非其伦
- 蹑足其间
- 恰如其分
- 亲临其境
- 秦失其鹿
- 曲尽其妙
- 人百其身
- 人尽其才
- 日月其除
- 如无其事
- 若无其事
- 三缄其口
- 闪烁其词
- 闪烁其辞
- 上下其手
- 舍我其谁
- 身当其境
- 身临其境
- 身历其境
- 神乎其技
- 神乎其神
- 慎重其事
- 世济其美
- 适居其反
- 适如其分
- 适当其冲
- 适当其时
- 适得其反
- 适逢其会
- 适逢其时
- 首当其冲
- 思归其雌
- 死得其所
- 岁聿其莫
- 泰山其颓
- 谈过其实
- 天夺其魄
- 天假其年
- 天诱其衷
- 突如其来
- 徒有其名
- 忘乎其形
- 微乎其微
- 文过其实
- 文似其人
- 文如其人
- 无出其右
- 五世其昌
- 物尽其用
- 物伤其类
- 心知其意
- 虚有其表
- 言过其实
- 言提其耳
- 俨乎其然
- 一反其道
- 以售其奸
- 隐约其词
- 隐约其辞
- 用非其人
- 玉成其美
- 玉成其事
- 允执其中
- 再不其然
- 张皇其事
- 张大其词
- 张大其辞
- 张大其事
- 哲人其萎
- 郑重其辞
- 郑重其事
- 支吾其词
- 杼柚其空
- 自得其乐
- 自食其言
- 自取其祸
- 自取其咎
- 自食其果
- 自食其力
- 自行其是
- 自圆其说
- 坐享其成
- 坐享其功
第四个字为"阙"的成语
弥缝其阙相关推荐
成语"弥缝其阙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弥缝其阙"逐字解释参考
mí①满;遍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舸舰~津。”【又】水满的样子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大孤则四际渺~皆大江,望之如浮泪流水面。”②长;久。《盐铁论》:“旷日~久而无益于理。”③越;更加。《六国论》:“奉之~繁,侵之愈急。”【弥留】⒈久病不愈。⒉病重将死。【弥纶】⒈统摄;包括。⒉弥缝;弥补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éng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:~件衣裳|鞋开了绽要~上|动过手术,伤口刚~好。另见fèng【缝编】织物的新编织方法之一。用机织布、棉网或毛网为底,用经纱在其上编织成线圈纵行而形成缝编织物。【缝补】缝和补。【缝缝连连】泛指缝补工作:拆拆洗洗、~的活儿,她都很内行。【缝合】外科手术上指用特制的针和线把伤口缝上。【缝穷】指旧社会里贫苦妇女代人缝补衣服。【缝纫】泛指制作衣服、鞋帽等的工作。【缝纫机】做针线活的机器,一般用脚蹬,也有用手摇或用电动机做动力的。【缝隙】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。【缝子】<口>缝隙:墙裂了道~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qí①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的”、“它的”、“他们的”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~心志,劳~筯骨。”《十则》:“有如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~余不足观也已。”《师说》:“郯子之徒,~贤为及孔子。”②第三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们”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及~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”《卖油翁》:“见~发矢十中八九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若隐~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”③第一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《游褒禅记》:“余亦悔~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品~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”【又】自己的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亦各言~志也。”④第二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的”、“你们的”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故以为~爱不若燕后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“坚默然良久,曰:‘诸君各言~志。’”⑤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些”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读~书未毕,齐军万弩俱发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有蒋氏者,专~利三世矣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~松犹有曲挺纵横者。”【又】那样。《冯婉贞》:“吾村十里皆平原,而与之竞火器,~何能胜?”⑥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中”,“当中”。《十则》:“多闻,择~善者而从之。”《为学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~一贫,~一富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于乱石间择~一二扣之。”⑦恐怕;大概。表示推测、估计。《师说》:“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~皆出于此乎?”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~信然邪?~梦邪?~传之非其真邪?(最后一个“其”为助词,无意义。)”⑧难道,岂。表示反诘、反问。《马说》:“~真无马邪?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~孰能讥之乎?”⑨还是。表示委婉地商量。《殽之战》:“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~还也。”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吾~还也。”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安陵君~许寡人!”⑩可要。表示期望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尔~无忘乃父志!”⑾如果;假如。表示假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若是,孰能御之?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~极刑,曰:‘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’”⑿无实义,起调节节奏、舒缓语气等作用。《涉江》:“霰雪纷~无垠兮,云霏霏~承宇。”《答李翊书》:“俨乎~若思,茫乎~若迷。”jī①用于句未。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~,夜未央。”②用于人名。汉代有“郦食(yǐ)其”、“审食(yǐ)其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uè①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。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两宫遥相望,双~百余尺。”②借指宫殿或京城。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城~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”quē①通“缺”,缺口;豁口。《三峡》:“两岸连山,略无~处。”②通“缺”,缺点;过失。《出师表》:“必能裨补~漏,有所广益。”③通“缺”。削弱;亏损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若不~秦,将焉取之?”jué通“掘”,挖掘。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若~地及泉,隧而相见,其谁曰不然。”【阙下】宫阙之下。【阙疑】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