齿危发秀
读音(发音): chǐ wēi fā xiù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年高眉秀。
出处(典故): 《文选·任昉》:“至若齿危发秀之老,含经味道之生,莫不北面人宗,自同资敬。”
示例: 零陵古郡,湘水通州,有~之徒,凡四百人相与歌咏。 ★宋·陈瞻《宣抚记》
齿危发秀成语接龙
- 休明盛世
- 朽木不可雕
- 嗅觉
- 休戚相关
- 休会
- 休
- 修缮
- 修心养性
- 修葺
- 修明
- 修理
- 修浚
- 修建
- 修好
- 修复
- 休止
- 休战
- 休业
- 休养生息
- 休息
- 休学
- 羞辱
- 羞怯
- 羞愧
- 袖手旁观
- 羞耻
- 秀气
- 修整
- 秀丽
- 秀发
第一个字为"齿"的成语
- 齿白唇红
- 齿弊舌存
- 齿甘乘肥
- 齿过肩随
- 齿豁头童
- 齿亡舌存
- 齿颊挂人
- 齿危发秀
- 齿颊生香
- 齿剑如归
- 齿牙春色
- 齿牙为猾
- 齿落舌钝
- 齿牙为祸
- 齿如编贝
- 齿牙余论
- 齿如含贝
- 齿牙馀惠
- 齿如齐贝
- 齿牙馀慧
- 齿若编贝
- 齿牙馀论
- 齿少气锐
- 齿牙之猾
- 齿少心锐
第二个字为"危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发"的成语
- 云程发轫
- 齿危发秀
- 冲冠发怒
- 从宽发落
- 从轻发落
- 胆寒发竖
- 赌神发咒
- 赌誓发原
- 赌誓发愿
- 赌咒发誓
- 对症发药
- 借题发挥
- 举例发凡
- 枯木发荣
- 旷若发蒙
- 令人发指
- 破奸发伏
- 起根发由
- 身体发肤
- 升官发财
- 施号发令
- 施命发号
- 诗书发冢
- 丝恩发怨
- 心长发短
- 昭聋发聩
- 振聋发聩
- 震聋发聩
- 椎牛发冢
- 眦裂发指
第四个字为"秀"的成语
- 笔老墨秀
- 不郎不秀
- 朝华夕秀
- 齿危发秀
- 大家闺秀
- 东南之秀
- 闺英闱秀
- 后进之秀
- 后来之秀
- 后起之秀
- 娟好静秀
- 眉清目秀
- 苗而不秀
- 披林撷秀
- 千岩竞秀
- 山清水秀
- 山明水秀
- 神清骨秀
- 黍离麦秀
- 黍油麦秀
- 水明山秀
- 燕金募秀
- 一时之秀
- 钟灵毓秀
齿危发秀相关推荐
成语"齿危发秀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齿危发秀"逐字解释参考
chǐ①门牙。也泛指牙齿。《墨子·非攻》:“古者有语,唇亡则~寒。”②年岁,年龄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~。”也指马、牛等爱畜的岁数。③状如牙齿的物体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登蹑常著木履,上山则去前~,下山去其后~。”④议论,说话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平居望外遭~舌不少。”⑤提及。《师说》: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~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。”【齿豁头童】齿落发脱。形容人老的样子。陈与义《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》:“天翻地覆伤春色,~祝圣时。”【齿冷】久笑牙齿感到冷。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。《南齐书·乐颐传》:“人笑褚公,至今~。”【齿录】1.收录;叙用。《魏书·刘文晔传》:“以臣年小,不及~。2.科举时代,凡同年登科者,各具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三代,汇刻成帙,称作“齿录”。也称“同年录”。【齿舌】口舌。借指人们的非议。【齿亡舌存】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。喻以柔为贵。【齿牙馀论】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。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ēi①高。《蜀道难》:“~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②危险;危急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不念居安思~,戒奢以俭。”③危害;使处于危险的境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抑王兴甲兵,~士臣,构怨于诸侯。”④危弱。《陈情表》:“人命~浅,朝不虑夕。”⑤端正;正直。《陶侃》:“侃性聪敏恭勤,终日敛而膝~坐。”【辨】危,险。“危”作“危险”讲时,含有危急或不稳定的意思,多作形容词。“险”只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,多作名词。上古表示“危险”的意思时,一般“危”不用“险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ā①把箭射出去;发射。《卖油翁》:“见其~矢十中八九。”②出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太子迟之,请辞决矣,遂~。”③派遣;派出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续~人众,多载资粮。”④征发;征调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西门豹即~民凿十二渠。”⑤兴起;发生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舜~于畎亩之中。”⑥生长;长出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春来~几。”⑦发布;颁布。《殽之战》:“遂~命,遽兴姜戎。”⑧发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使人~书至赵王。”⑨发作;抒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扼腕墓道,~其志士之悲哉。”⑩拨动;发起;起事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一龙~机,而七首不动。”《苏武》:“虞常等七十余人欲~。”⑾开启;打开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涂有饿殍而不知~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图,图穷匕首见。”⑿启发;阐明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~。”⒀表现;显露;泄露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征于色,~于声。”⒁开发;发掘。《促织》:“于败丛草处,探石~穴,靡记不施。”⒂分发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“知县准了状子,~房出了差来到严家。”⒃开放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~而幽香。”⒄点燃,燃放。《柳毅传》:“人以火为神圣,~一灯可燎阿房。”⒅⒈支,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弓一张,矢四~。”⒉次;下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后叩树三~,当有应者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發”。fà①头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尽上指冠。”②长度单位,十毫为一发。《促织》:“帘内掷一纸出,即道人意中事,无毫~爽。”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髪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iù①谷物叶穗开花。聂夷中《田家》:“六月禾未~,官家已修仓。”②秀丽;美好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望之蔚然而深~者,琅琊也。”③繁茂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~而繁阴。”④高出;突出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则天都、莲花二顶,俱~出天半。”⑤优秀;杰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司徒论选士之~者而升之学,曰俊士。”【秀才】⒈才华出众的人。⒉汉代科举科目之一,由各州推举。唐初曾设秀才为举士科目,不久废止。明清称通过考试或纳捐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。⒊唐宋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通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