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心忍性
读音(发音): dòng xīn rěn xìng
详细解释(意思):动心:使内心惊动;忍性:使性格坚韧。指不顾外界阻力,坚持下去。
出处(典故):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(增)益其所不能。”
示例: 古之贤哲,孰不病贫?苦其心志,空乏其身,~,方为志人。 ★明·赵弼《疥鬼对》
动心忍性成语接龙
- 腥闻在上
- 杏脸桃腮
- 兴高采烈
- 形色仓皇
- 惺惺惜惺惺
- 性急
- 幸灾乐祸
- 幸运
- 幸福
- 幸存
- 醒悟
- 醒来
- 醒目
- 醒觉
- 性质
- 形色仓皇
- 形容枯槁
- 形旁
- 形而上学
- 醒
- 形单影只
- 形影不离
- 形
- 形影相吊
- 形销骨立
- 形式
- 兴师动众
- 兴冲冲
- 兴师
- 兴兵
第一个字为"动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心"的成语
- 悼心失图
- 钩心斗角
- 人心归向
- 忧心如捣
- 熬心费力
- 安心定志
- 安心乐业
- 安心乐意
- 安心落意
- 变心易虑
- 冰心一片
- 人心隔肚皮
- 疑心生暗鬼
- 裁心镂舌
- 臣心如水
- 沉心静气
- 称心快意
- 称心满意
- 称心如意
- 趁心如意
- 趁心像意
- 诚心诚意
- 诚心实意
- 诚心正意
- 逞心如意
- 痴心妄想
- 赤心报国
- 赤心相待
- 处心积虑
- 戳心灌髓
- 刺心刻骨
- 刺心裂肝
- 刺心切骨
- 从心所欲
- 粗心大意
- 摧心剖肝
- 存心不良
- 存心积虑
- 存心养性
- 寸心千古
- 措心积虑
- 丹心碧血
- 丹心如故
- 悼心疾首
- 得心应手
- 低心下意
- 雕心刻肾
- 雕心雁爪
- 动心怵目
- 动心骇目
- 动心忍性
- 洞心骇耳
- 洞心骇目
- 二心两意
- 二心三意
- 防心摄行
- 放心解体
- 放心托胆
- 分心挂腹
- 佛心蛇口
- 抚心自问
- 拊心泣血
- 负心违愿
- 腹心相照
- 腹心之患
- 腹心之疾
- 甘心瞑目
- 甘心情原
- 甘心情愿
- 甘心如荠
- 甘心首疾
- 肝心若裂
- 肝心涂地
- 革心易行
- 攻心扼吭
- 攻心为上
- 勾心斗角
- 狗心狗行
- 关心民瘼
- 归心如箭
- 归心似箭
- 刿心怵目
- 刿心刳肺
- 刿心刳腹
- 刿心鉥肾
- 寒心酸鼻
- 寒心消志
- 寒心销志
- 骇心动目
- 好心好意
- 狠心辣手
- 灰心短气
- 灰心槁形
- 灰心丧气
- 灰心丧意
- 回心转意
- 慧心妙舌
- 慧心巧思
- 蕙心兰质
- 蕙心纨质
- 机心械肠
- 江心补漏
- 匠心独具
- 匠心独妙
- 匠心独运
- 将心比心
- 降心俯首
- 降心顺俗
- 降心下气
- 降心相从
- 脚心朝天
- 焦心热中
- 焦心劳思
- 锦心绣肠
- 锦心绣腹
- 锦心绣口
- 尽心竭力
- 尽心尽力
- 惊心动魄
- 惊心夺目
- 惊心骇目
- 惊心骇神
- 惊心悲魄
- 惊心骇瞩
- 惊心惨目
- 惊心裂胆
- 惊心褫魄
- 惊心怵目
- 惊心破胆
- 惊心丧魄
- 惊心悼胆
- 惊心眩目
- 惊心吊胆
- 惊心吊魄
- 疚心疾首
- 居心不良
- 居心叵测
- 居心险恶
- 镌心铭骨
- 开心见诚
- 开心见胆
- 开心见肠
- 刊心刻骨
- 亢心憍气
- 可心如意
- 空心汤圆
- 抠心挖肚
- 抠心挖血
- 刳心雕肾
- 叩心泣血
- 苦心孤诣
- 苦心积虑
- 苦心经营
- 快心满意
- 快心满志
- 快心遂意
- 旷心怡神
- 亏心短行
- 困心横虑
- 困心衡虑
- 兰心蕙性
- 狼心狗肺
- 狼心狗行
- 劳心苦思
- 劳心焦思
- 冷心冷面
- 离心离德
- 灵心慧齿
- 灵心慧性
- 龙心凤肝
- 镂心刻骨
- 镂心呕血
- 镂心鉥肝
- 驴心狗肺
- 论心定罪
- 瞒心昧己
- 扪心无愧
- 扪心自问
- 民心不壹
- 铭心刻骨
- 铭心镂骨
- 木心石腹
- 明心见性
- 乃心王室
- 溺心灭质
- 呕心抽肠
- 呕心滴血
- 呕心沥血
- 呕心镂骨
- 捧心西子
- 平心定气
- 平心而论
- 平心静气
- 平心易气
- 剖心坼肝
- 剖心泣血
- 剖心析胆
- 剖心析肝
- 披心沥血
- 披心相付
- 齐心并力
- 齐心协力
- 齐心一力
- 齐心涤虑
- 齐心合力
- 齐心戮力
- 齐心同力
- 潜心笃志
- 潜心涤虑
- 惬心贵当
- 琴心剑胆
- 倾心吐胆
- 清心寡欲
- 清心少欲
- 全心全意
- 热心苦口
- 热心快肠
- 人心不古
- 人心大快
- 人心涣散
- 人心皇皇
- 人心向背
- 人心惶惶
- 人心莫测
- 人心难测
- 人心叵测
- 人心如面
- 人心丧尽
- 人心所归
- 人心所向
- 人心惟危
- 仁心仁术
- 仁心仁闻
- 忍心害理
- 柔心弱骨
- 洒心更始
- 三心二意
- 三心两意
- 丧心病狂
- 伤心惨目
- 伤心蒿目
- 伤心疾首
- 赏心乐事
- 赏心悦目
- 蛇心佛口
- 设心处虑
- 设心积虑
- 身心交病
- 身心交瘁
- 师心自是
- 师心自用
- 石心木肠
- 实心实意
- 使心别气
- 使心用腹
- 使心用幸
- 使心作幸
- 适心娱目
- 兽心人面
- 输心服意
- 鼠心狼肺
- 鉥心刿肾
- 鉥心刿目
- 爽心豁目
- 爽心悦目
- 私心杂念
- 随心所欲
- 死心搭地
- 死心落地
- 死心塌地
- 死心踏地
- 遂心应手
- 碎心裂胆
- 遂心快意
- 遂心满意
- 遂心如意
- 贪心不足
- 提心吊胆
- 提心在口
- 铁心木肠
- 铁心石肠
- 同心合力
- 同心合意
- 同心竭力
- 同心毕力
- 同心并力
- 同心戮力
- 同心敌忾
- 同心同德
- 同心协德
- 同心断金
- 同心协济
- 同心共胆
- 同心协力
- 同心共济
- 同心叶力
- 同心合胆
- 同心合德
- 同心一德
- 同心一力
- 同心一意
- 童心未泯
- 铜心铁胆
- 痛心绝气
- 痛心切骨
- 痛心入骨
- 痛心伤臆
- 痛心拔脑
- 痛心病首
- 痛心疾首
- 吐心吐胆
- 抟心壹志
- 抟心揖志
- 推心致腹
- 推心置腹
- 歪心邪意
- 违心之论
- 问心无愧
- 我心如秤
- 五心六意
- 洗心涤虑
- 洗心革面
- 洗心换骨
- 洗心回面
- 像心称意
- 像心如意
- 像心适意
- 像心像意
- 枭心鹤貌
- 小心谨慎
- 小心翼翼
- 协心戮力
- 协心同力
- 心心念念
- 心心相印
- 雄心勃勃
- 雄心壮志
- 熊心豹胆
- 修心养性
- 悬心吊胆
- 野心勃勃
- 一心同功
- 一心同归
- 一心同体
- 一心无二
- 一心一德
- 一心一腹
- 一心一计
- 一心一力
- 一心一路
- 一心一意
- 依心像意
- 以心问心
- 以心传心
- 淫心匿行
- 鹰心雁爪
- 用心竭力
- 用心良苦
- 用心用意
- 忧心忡忡
- 忧心悄悄
- 忧心如焚
- 游心骇耳
- 游心寓目
- 有心无力
- 有心有意
- 于心何忍
- 于心无愧
- 娱心悦目
- 云心鹤眼
- 云心水性
- 贼心不死
- 宅心忠厚
- 斋心涤虑
- 甄心动惧
- 真心诚意
- 真心实意
- 真心真意
- 正心诚意
- 中心摇摇
- 忠心赤胆
- 忠心耿耿
- 忠心贯日
- 众心成城
- 众心如城
- 诛心之论
- 专心一意
- 专心一志
- 专心致志
- 壮心不已
- 椎心饮泣
- 椎心顿足
- 椎心呕血
- 椎心泣血
- 恣心纵欲
- 钻心刺骨
第三个字为"忍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性"的成语
- 姜桂之性
- 柴毁灭性
- 豺狼成性
- 存心养性
- 动心忍性
- 毁不灭性
- 毁形灭性
- 快人快性
- 兰心蕙性
- 灵心慧性
- 灭绝人性
- 磨形炼性
- 明心见性
- 穷理尽性
- 少成若性
- 嗜杀成性
- 陶情适性
- 习俗移性
- 修心养性
- 修真养性
- 熏陶成性
- 严气正性
- 杨花水性
- 杨花心性
- 怡情理性
- 怡情养性
- 怡情悦性
- 遗形忘性
- 颐神养性
- 云心水性
动心忍性相关推荐
成语"动心忍性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动心忍性"逐字解释参考
dòng①活动;行动;运行等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影布石上,佁然不~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寨中人蜷伏不少~。”②触动;感动;惊动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所以~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~欲还。”③扰动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评》:“然连年~众。未能成功。”④动物。陶渊明《饮酒》:“日人群~息。”《察今》:“知~植庶品,率皆递有变迁。”⑤动不动;常常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~以朝廷为辞。”⑥不知不觉。高适《别杨山人》:“不到嵩山~十年。”【动容】脸上显露出受感动的表情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īn①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顺我,即先刺~。”②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拊~也。”③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“读书三到,谓~到,眼到,口到。”④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“勤而无所,必有悖~。”⑤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~秋月白。”【心志】内心;意志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ěn①容忍;忍受;忍耐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相如素贱人,吾羞,不~为之下。”②克制。《后序》:“予分当引决,然而隐~以行。”③忍心;狠心;残忍。《鸿门宴》:“君王为人不~。”【又】使……坚韧;使坚定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所以动心~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ìng①人的本性;生性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吾~不喜华靡。”②事物的本质特点。《采草药》:“此物~之不同也。”③性格;脾气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人见我~儿不好。”【性体】本性品质。【性行】性格行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