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舌掀簧
读音(发音): gǔ shé xiān huáng
详细解释(意思):掉动舌头,掀动乐器中的簧片。指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。
出处(典故): 清·胡泉《貂裘换酒·题〈聊斋志异〉》词:“笔墨久抛荒,懒劳神雕虫小技,鼓舌掀簧。”
示例:
鼓舌掀簧成语接龙
- 荒淫无耻
- 皇天后土
- 荒淫无道
- 黄尘清水
- 荒淫无度
- 黄道吉日
- 慌不择路
- 黄耳传书
- 慌慌张张
- 荒诞不经
- 黄发垂髫
- 慌手慌脚
- 黄发儿齿
- 荒诞无稽
- 慌手忙脚
- 黄发骀背
- 荒谬绝伦
- 黄发台背
- 慌作一团
- 荒时暴月
- 黄发鲐背
- 慌做一团
- 黄风雾罩
- 皇亲国戚
- 荒唐无稽
- 黄干黑廋
- 荒无人烟
- 黄公酒垆
- 黄冠草服
- 黄冠草履
第一个字为"鼓"的成语
- 鼓衰力尽
- 鼓睛暴眼
- 鼓吻奋爪
- 鼓吹喧阗
- 鼓乐齐鸣
- 鼓吻弄舌
- 鼓乐喧天
- 鼓唇弄舌
- 鼓舞欢忻
- 鼓脑争头
- 鼓唇摇舌
- 鼓舞欢欣
- 鼓馁旗靡
- 鼓唇咋舌
- 鼓舞人心
- 鼓盆之戚
- 鼓腹含哺
- 鼓旗相当
- 鼓眼努睛
- 鼓腹含和
- 鼓腹击壤
- 鼓舌掀簧
- 鼓鼓囊囊
- 鼓舌扬唇
- 鼓角齐鸣
- 鼓舌摇唇
第二个字为"舌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掀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簧"的成语
鼓舌掀簧相关推荐
成语"鼓舌掀簧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鼓舌掀簧"逐字解释参考
gǔ①鼓,一种打击乐器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百姓闻王钟~之音,管籥之音。”②鼓乐声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噌吰如钟~不绝。”③战鼓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瑜等率轻锐继其后,雷~大进。”④击鼓进军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战于长勺。公将~之。”⑤弹奏、敲击(乐器)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何以能~乐也?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与赵王会饮,令赵王~瑟。”⑥挥动;振动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臣乃市井~刀之屠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微风~浪,水石相搏。”⑦隆起;凸出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遂~吻奋爪以向先生。”⑧古代夜间计时单位“更”的代称,一鼓即一更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“四~,愬至城下,无一人知者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é(1)舌头。(2)象舌头的东西:帽~|火~。(3)铃或铎中的锤。【舌根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后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软腭(或硬腭和软腭中间)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g、k、h。也叫舌面后音、牙音。【舌耕】<书>旧时指依靠教书谋生。【舌尖音】语音学上指舌尖顶住或接近门齿、上齿龈、硬腭前部发出的辅音。普通话语音中的z、c、s,d、t、n、l,zh、ch、sh、r都是舌尖音。细分起来,z、c、s是舌尖前音,d、t、n、l是舌尖中音,zh、ch、sh、r是舌尖后音。【舌面后音】舌根音。【舌面前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前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齿龈、前硬腭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j、q、x。【舌面音】由舌面和上腭接触,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辅音。参看〖舌面后音〗、〖舌面前音〗。【舌鳎】鱼类的一科,形似鳎,两眼生在左侧,背鳍、臀鳍与尾鳍完全连接。生活在浅海中,右侧向下卧在沙底,捕食小鱼等。【舌苔】舌头表面上滑腻的物质,是由上皮细胞、细菌、食物残渣和液体形成的。健康的人,舌苔薄白而润。医生常根据病人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病情。【舌头】(1)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,在口腔底部,根部固定在口腔底上。(2)为侦讯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。【舌下神经】第十二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舌的肌肉中,管舌肌的运动。如果舌下神经发生障碍,舌头就会麻痹,不能说话。【舌下腺】口腔底部舌下方的唾液腺,左右各一。参看〖唾液腺〗。【舌咽神经】第九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咽头和舌头等处,主要管咽头肌肉运动、唾腺分泌和味觉。【舌炎】病,多由缺乏维生素B和维生素PP引起,症状是舌的表面红肿、干燥、疼痛,有时发生溃疡。【舌音】舌头音、舌上音的统称。【舌蝇】昆虫,身体长一厘米左右,口器很尖,能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,吸食血液。主要产在非洲。也叫萃萃蝇。【舌战】激烈辩论: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~|诸葛亮~群儒。【舌状花】下部呈管状,上部裂开,形状扁平象舌头的花,如向日葵花序边缘部分大瓣的花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xiān(1)使遮挡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;揭:~锅盖|~门帘|把这一页~过去。(2)翻腾;翻动:白浪~天|~起生产高潮。【掀动】(1)发动(战争)。(2)翻腾;动:胜利的消息一传开,整个村子都~了|嘴唇~了一下。【掀起】(1)揭起:~盖子。(2)往上涌起;翻腾:大海~了波涛。(3)使运动等大规模地兴起:~抓革命、促生产的新高潮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huáng(1)乐器里用铜或其他质料制成的发声薄片。(2)器物上有弹力的机件:弹~|锁~|闹钟的~拧断了。【簧鼓】惑乱人心的花言巧语。【簧舌】见〖簧鼓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