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腹短识
读音(发音): hán fù duǎn shí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人知识贫乏,见识短浅。
出处(典故):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五:“今人寒腹短识,辄不自量造语,余耻之。”
示例:
寒腹短识成语接龙
- 尸横遍野
- 十病九痛
- 食不甘味
- 史不绝书
- 世道人心
- 时不可失
- 市井之臣
- 十里长亭
- 诗肠鼓吹
- 师出无名
- 矢口抵赖
- 狮子大开口
- 湿肉伴干柴
- 事无三不成
- 十八般兵器
- 十八般武艺
- 十八层地狱
- 十年九不遇
- 十万八千里
- 时势造英雄
- 始愿不及此
- 世上无难事
- 事后诸葛亮
- 事急无君子
- 试金石
- 似是而非
- 似漆如胶
- 似乎
- 是曲
- 是非曲直
第一个字为"寒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腹"的成语
- 枵腹从公
- 背腹受敌
- 草腹菜肠
- 蝉腹龟肠
- 大腹便便
- 顿腹之言
- 鼓腹含哺
- 鼓腹含和
- 鼓腹击壤
- 寒腹短识
- 俭腹高谈
- 空腹便便
- 空腹高心
- 口腹之累
- 马腹逃鞭
- 满腹狐疑
- 满腹经纶
- 满腹牢骚
- 满腹文章
- 满腹疑团
- 满腹珠玑
- 捧腹大笑
- 剖腹藏珠
- 鼠腹鸡肠
- 鼠腹蜗肠
- 坦腹东床
- 鼷腹鹪枝
- 枵腹终朝
- 心腹之患
- 心腹之疾
- 心腹之交
- 心腹之忧
- 心腹重患
- 心腹大患
- 心腹之病
- 指腹为婚
第三个字为"短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识"的成语
- 远见卓识
- 博闻多识
- 博闻强识
- 不学无识
- 短见薄识
- 多见广识
- 凡才浅识
- 反眼不识
- 肤见谫识
- 肤见謭识
- 高才远识
- 高才卓识
- 高见远识
- 高明远识
- 寒腹短识
- 似曾相识
- 素不相识
- 通才练识
- 通材达识
- 通儒达识
- 无般不识
- 一般见识
- 一丁不识
- 一面之识
- 有胆有识
寒腹短识相关推荐
成语"寒腹短识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寒腹短识"逐字解释参考
hán①凉,冷。《论语》:“岁~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②贫困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~士俱欢颜。”③害怕。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梁氏~心。”【寒士】⒈魏晋南北朝时讲究门第,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称寒士。⒉泛指处境贫苦的读书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ù(1)躯干的一部分。人的腹在胸的下面,动物的腹在胸的后面。通称肚子(dùzi)。(2)鼎、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。【腹地】靠近中心的地区;内地。【腹诽】<书>嘴里虽然不说,心里认为不对。也说腹非。【腹稿】已经想好但还没写出的文稿。【腹股沟】大腿和腹部相连的部分。也叫鼠蹊(shǔxī)。【腹面】动物身上胸部、腹部的那一面。【腹膜】腹腔内包着胃肠等脏器的薄膜,由结缔组织构成。【腹膜炎】腹膜的炎症。大多数腹膜炎病情急剧,继发于胃肠道或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感染、坏死、破裂或穿孔之后;原发性腹膜炎则由于细菌经血液或淋巴,侵入腹腔所引起。患者呈现持续性腹痛,并有呕吐、发热、腹胀、便秘、腹部压痛、腹肌紧张等症状。【腹鳍】鲁类腹部的鳍,左右各一,是转换方向和支持身体平衡的器官。【腹腔】体腔的一部分,上部有横膈膜和胸腔隔开,下部是骨盆,前部和两侧是腹壁,后部是脊椎和腰部肌肉。胃、肠、胰、肾、肝、脾等器官都在腹腔内。【腹水】腹腔内有液体积聚的症状。心脏、肾脏疾患以及腹腔内疾病等都能引起腹水。【腹泻】由于肠道感染,消化机能障碍引起的症状。大便稀薄或呈水状,有的粪便带脓血,次数增多,常兼有腹痛。也叫水泻。通称拉稀、泻肚或闹肚子。【腹心】(1)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:~之患。(2)比喻极亲近的人;心腹。(3)比喻诚意:敢布~。【腹足类】软体动物的一类,头部有眼和触角,腹部有扁平肉质的脚,背部有螺旋形的壳。如蜗牛、田螺等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duǎn①与“长”相对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乃令骑皆下马步行,持~兵接战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况修~随化,终期于尽。”②不足;欠缺。屈原《卜居》:“失尺有所~,寸有所长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西人长火器而~技击。”③诋毁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令尹子兰闻之,大怒,卒使上官大夫~屈原于顷襄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í①知道;懂得。《谋攻》:“~众寡之用者胜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汝~之乎?”②认识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见不相~。”③识别;辨认。《采草药》:“八月苗未枯,采掇者易辨~耳。”④知识;见识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鄙夫寡~。”zhì①通“志”。记;记住。《论语》:“默而~之。”②通“帜”。标记;记号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公拆袄,出珠授之,封~宛然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