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党狐侪
读音(发音): hǔ dǎng hú chái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凶恶狡黠之辈。
出处(典故): 明·康海《中山狼》第二折:“谁曾见这锦囊诗袋,却遮藏的虎党狐侪,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。道不的露尾藏头,怎撒乖,没处安排。”
示例:
虎党狐侪成语接龙
- 钗横鬓乱
- 钗荆裙布
- 柴毁骨立
- 柴毁灭性
- 柴立不阿
- 柴米夫妻
- 柴米油盐
- 柴天改物
- 柴天改玉
- 豺狐之心
- 豺虎肆虐
- 豺狼成性
- 豺狼当道
- 豺狼当路
- 豺狼当涂
- 豺狼横道
- 豺狼虎豹
- 豺狼野心
- 豺狼之吻
- 柴炭
- 豺狼
第一个字为"虎"的成语
- 虎落平川
- 虎而冠
- 虎踞鲸吞
- 虎落平阳
- 虎背熊腰
- 虎踞龙盘
- 虎珀拾芥
- 虎入羊群
- 虎变龙蒸
- 虎踞龙蟠
- 虎视眈眈
- 虎不食儿
- 虎口拔牙
- 虎视耽耽
- 虎口逃生
- 虎步龙行
- 虎兕出柙
- 虎口余生
- 虎超龙骧
- 虎体熊腰
- 虎窟龙潭
- 虎党狐侪
- 虎头虎脑
- 虎狼之势
- 虎荡羊群
- 虎头蛇尾
- 虎略龙韬
- 虎斗龙争
- 虎头燕颔
- 虎据龙蟠
- 虎尾春冰
- 虎卧龙跳
- 虎啸风生
- 虎穴狼巢
- 虎穴龙潭
- 虎掷龙拿
第二个字为"党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狐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侪"的成语
虎党狐侪相关推荐
成语"虎党狐侪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虎党狐侪"逐字解释参考
hǔ①老虎。《周处》:“又义兴水中有蛟,山中有白额~并皆暴犯百姓。”②比喻凶狠残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秦,~狼之国,不可信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曹公,豺~也,挟天子以征四方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ǎng①古代的社会基层组织,五百家为一党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,常“乡党”连用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肃迎操,操当以肃还付乡~。”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以与尔邻里乡~乎?”②亲族。《列子·歧路亡羊》:“杨子之邻人亡羊,既率其~,又请杨子之竖追之。”③集团。《张衡传》:“阴知奸~名姓,一时收禽,上下肃然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且矫诏纷出,钩~之捕遍于天下。”④朋辈;同伙;同党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行刑者先俟于门外,使其~人索财物。”【又】勾结;结伙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(狼)性贪而狠,~豺为虐。”⑤偏私;偏袒。《墨子·尚贤》:“不~父兄,不偏富贵。”⑥政党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吾~菁华,付之一炬。”⑦通“谠”。美;善;正直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博而~正(知识广博,直言公正)。”⑧。tǎng①通“倘”。偶或;倘使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怪星之~见。”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~可以徼幸。”【注】在古代,“党”和“黨”是两个字,意义各不相同。上述义项除作姓解时,都可写作“黨”。现在“黨”简化为“党”。【党人】⒈政治结为朋党的人。⒉同乡之人。【党言】善言,正直之言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ú狐狸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ái①类;等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文王犹用众,况吾~乎?”《柳敬亭传》:“此故吾~同说书者也,今富贵若此!”(吾侪: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“我们”。)②一起;混同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长幼~居……男女杂游。”③相为配偶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~男女,使莫违。”【侪辈】同辈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韩遂请与公相见,公与遂父同岁孝谦,又与遂同时~,于是交与语移时,不及军事。”【侪流】同类的人,同辈。韩愈《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复拜中书舍人。既至京师,~无在者。”【侪伦】同辈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