觅迹寻踪
读音(发音): mì jì xún zōng
详细解释(意思):觅:找;踪:迹,脚印,指行踪。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。
出处(典故): 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断风花雪夜》第一折:“却待要拄眼睁睛,觅迹寻踪,莫非他锦阵花营,不曾厮共,险教咱风月无功。”
示例:
觅迹寻踪成语接龙
- 纵剖面
- 纵容
- 纵览全局
- 纵酒
- 纵贯
- 纵坐标
- 纵观全局
- 纵恣
- 纵轴
- 纵队
- 纵逸酣嬉
- 纵
- 纵越
- 纵断
- 纵线
- 总则
- 总体
- 总论
- 总合
- 总揽
- 总共
- 总纲
- 宗庙社稷
- 宗师案临
- 纵横开阖
- 总而言之
- 纵横天下
- 总角之好
- 纵虎出匣
- 总角之交
第一个字为"觅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迹"的成语
- 恶迹昭著
- 晦迹韬光
- 匿迹销声
- 人迹罕至
- 避迹藏时
- 避迹违心
- 铲迹销声
- 遁迹藏名
- 遁迹方外
- 遁迹黄冠
- 遁迹空门
- 遁迹匿影
- 遁迹潜形
- 遁迹桑门
- 遁迹销声
- 恶迹昭着
- 浮迹浪踪
- 梗迹蓬飘
- 梗迹萍踪
- 寄迹山林
- 浪迹江湖
- 浪迹萍踪
- 浪迹天下
- 浪迹天涯
- 浪迹浮踪
- 劣迹昭著
- 劣迹昭着
- 略迹论心
- 略迹原情
- 略迹原心
- 马迹蛛丝
- 觅迹寻踪
- 墨迹未干
- 匿迹潜形
- 匿迹隐形
- 鸟迹虫丝
- 犬迹狐踪
- 鼠迹狐踪
- 韬迹隐智
- 无迹可求
- 无迹可寻
- 息迹静处
- 形迹可疑
- 血迹斑斑
- 遗迹谈虚
- 隐迹埋名
- 雨迹云踪
- 踵迹相接
- 重迹屏气
第三个字为"寻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踪"的成语
觅迹寻踪相关推荐
成语"觅迹寻踪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觅迹寻踪"逐字解释参考
mì寻找;寻求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~孙仲谋处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ì①脚印。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~者。”【引】痕迹;遗迹。李白《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》:“冶城访古~,犹有谢安墩。”【又】事迹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从臣思~。”②推究;考察。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臣窃~前事,大抵强者先反。”③人物形象。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汉史既传其事,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~,至今照人耳目。”④追踪;搜寻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“臣愚不足以~古文。”【迹捕】跟踪追捕。【迹察】探寻踪迹,考察缘故。【迹迹】徘徊不安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ún①古代长度单位,八尺为一寻。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:“千~铁琐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”②寻找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既窈窕以~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”③探求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~君去就之际,非有他故。”④顺着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~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”⑤随即;不久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;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~病终。”【寻常】⒈八尺一寻,两寻一常。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。⒉平常。【寻思】思索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ōng①脚印;踪迹;踪影。柳宗元《江雪》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~灭。”《促织》:“而心目耳力俱穷,绝无~响。”②追随;追寻。《新唐书·桓彦范传》:“安足继~前烈。”【】。《》:“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