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浊言清
读音(发音): xíng zhuó yán qīng
详细解释(意思):清:清高;浊:浑浊,指低下。说的是清白好话,十的是污浊坏事。形容人言行不一。
出处(典故):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示例: 杜牧之难折证,掉僧孺不志诚,都一般~。 ★元·乔孟符《扬州梦》第四折
行浊言清成语接龙
- 倾肠倒肚
- 轻才好施
- 情见乎辞
- 清夜扪心
- 轻如鸿毛
- 倾耳而听
- 轻举妄动
- 清水无大鱼
- 蜻蜓撼石柱
- 轻尘栖弱草
- 清君侧
- 清一色
- 青黄沟木
- 青鸟殷勤
- 青钱万选
- 青黄未接
- 青钱学士
- 青口白舌
- 青出于蓝
- 青裙缟袂
- 青蓝冰水
- 青灯古佛
- 青山不老
- 青藜学士
- 青灯黄卷
- 青山绿水
- 青林黑塞
- 青肝碧血
- 青过于蓝
- 青山一发
第一个字为"行"的成语
- 行动坐卧
- 行行出状元
- 行不贰过
- 行不副言
- 行不苟合
- 行不履危
- 行不胜衣
- 行家里手
- 行不由径
- 行间字里
- 行不逾方
- 行行蛇蚓
- 行步如飞
- 行藏用舍
- 行兵布阵
- 行不从径
- 行成于思
- 行同狗彘
- 行若无事
- 行古志今
- 行色匆匆
- 行同能偶
- 行号卧泣
- 行色怱怱
- 行侠好义
- 行号巷哭
- 行尸走骨
- 行险徼幸
- 行合趋同
- 行尸走肉
- 行己有耻
- 行香挂牌
- 行师动众
- 行奸卖俏
- 行思坐筹
- 行易知难
- 行将就木
- 行有余力
- 行思坐想
- 行眠立盹
- 行远升高
- 行思坐忆
- 行若狗彘
- 行远自迩
- 行同狗豨
- 行云流水
- 行者让路
- 行针步线
- 行之有效
- 行住坐卧
- 行浊言清
- 行踪无定
第二个字为"浊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言"的成语
- 极而言之
- 杯酒言欢
- 币重言甘
- 不苟言笑
- 不堪言状
- 不可言传
- 不可言宣
- 不可言喻
- 不可言状
- 德容言功
- 杜绝言路
- 姑妄言之
- 顾而言他
- 广开言路
- 计行言听
- 交浅言深
- 举止言谈
- 名正言顺
- 目动言肆
- 人微言贱
- 人微言轻
- 涩于言论
- 身轻言微
- 身微言轻
- 诗以言志
- 事核言直
- 位卑言高
- 握手言欢
- 行浊言清
- 要而言之
- 意在言外
- 溢于言表
- 溢于言外
- 语四言三
- 在官言官
- 智小言大
- 总而言之
第四个字为"清"的成语
- 牙白口清
- 月白风清
- 傍观者清
- 弊绝风清
- 冰洁玉清
- 冰洁渊清
- 才高气清
- 缠夹不清
- 澈底澄清
- 炊鲜漉清
- 摧陷廓清
- 冬温夏清
- 肺石风清
- 海晏河清
- 黄河水清
- 激浊扬清
- 洁浊扬清
- 纠缠不清
- 泾浊渭清
- 揽辔澄清
- 旁观者清
- 日丽风清
- 水洁冰清
- 俟河之清
- 宿弊一清
- 天朗气清
- 渭浊泾清
- 笑比河清
- 行浊言清
- 一路风清
- 玉洁冰清
- 玉润冰清
- 源清流清
- 月朗风清
- 政简刑清
- 濯污扬清
行浊言清相关推荐
成语"行浊言清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行浊言清"逐字解释参考
xíng①行走。《论语》:“三人~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出行。《殽之战》:“为吾子之将~也。”③运行。《刻舟求剑》:“舟已~矣,而剑不~。”④传布。《原毁》:“士之处此世,而望名誉之光,道德~,难已。”⑤实行;做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,可以直道而~。”⑥动作;行动;举动。《鸿门宴》:“大~不顾细谨。”⑦品行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志洁,其~廉。”⑧将;即将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善万物之得时,感吾生之~休。”⑨遍;次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客至未尝不置酒,或三~五~。”háng①道路。《诗经·七月》:“遵彼微~。”②行列;队伍。《国殇》:“凌余阵兮躐余~。”③辈;辈分。《苏武传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~也。”④指成行的事物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出门登车去,涕落百余~。”【行宫】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。【行将】即将。【行李】⒈使者。⒉行装。【行人】⒈出使的人。⒉行路人。⒊出征的人。【行者】⒈行路人。⒉出征的人。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;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。【行装】出门携带的衣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uó①水浑浊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阴风怒号,~浪排空。”②浑浊。《渔家傲》:“~酒一杯家万里。”③混乱。《涉江》:“世溷~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驰而不顾。”④污浊的;坏的。《窦娥冤》:“只合把清~分辨,可怎生糊突了盗跖、颜渊。”⑤低践的;愚昧的。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“(杜季良)清~无所失。”⑥声音低沉粗重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有鼻疾,故其音~。”【浊富】不义而富。【浊流】⒈浑浊的不干净的水流。⒉品格卑污的人。【浊世】混乱的时世。【】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īng①清澈;清亮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又有~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”②清洁;清净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水~无大鱼。”③清白;纯洁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举世混浊而我独~。”④清廉;廉洁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公虽自信~约,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。”⑤清爽;清凉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~,惠风和畅。”⑥清明;清平。《陈情表》:“逮奉圣朝,沐浴~化。”⑦清除;肃清。《谭嗣同》:“~君侧,肃宫廷。”⑧凄清;冷清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以其境过~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