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将夺旗
读音(发音): zhǎn jiàng duó qí
详细解释(意思):砍杀敌将,拔取敌旗。形容勇猛善战。同“斩将搴旗”。
出处(典故): 《群音类选·官腔类·八义记·拷问如姬》:“只消受得瘗粉埋香,索强似斩将夺旗。”
示例: 为文者调和鼎鼐,燮理阴阳。为武者冲围破阵,~。 ★《孤本元明杂剧·万国来朝》第一折
斩将夺旗成语接龙
- 岂有此理
- 弃书捐剑
- 气冲牛斗
- 七横八竖
- 弃暗投明
- 七步之才
- 棋逢对手
- 骐骥过隙
- 杞人忧天
- 骐骥困盐车
- 弃之如敝屐
- 七返丹
- 七长八短
- 七穿八洞
- 七穿八烂
- 七疮八孔
- 七病八倒
- 七搭八扯
- 七病八痛
- 七搭八搭
- 七步八叉
- 七大八小
- 七步成诗
- 七担八挪
- 七步成章
- 七颠八倒
- 七断八续
- 七拉八扯
- 七返还丹
- 七捞八攘
第一个字为"斩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将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夺"的成语
- 扼吭夺食
- 销魂夺魄
- 喧宾夺主
- 鳌里夺尊
- 标情夺趣
- 搀行夺市
- 扯鼓夺旗
- 驰魂夺魄
- 篡党夺权
- 篡位夺权
- 璀璨夺目
- 恶紫夺朱
- 光华夺目
- 光采夺目
- 光彩夺目
- 换骨夺胎
- 惊魂夺魄
- 惊心夺目
- 迷魂夺魄
- 蹊田夺牛
- 强词夺理
- 强词夺正
- 求名夺利
- 攘权夺利
- 先声夺人
- 鲜艳夺目
- 像形夺名
- 斩关夺隘
- 斩将夺旗
- 争分夺秒
- 争名夺利
- 争权夺利
- 追魂夺魄
- 追魂夺命
第四个字为"旗"的成语
斩将夺旗相关推荐
成语"斩将夺旗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斩将夺旗"逐字解释参考
zhǎn①杀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左右既前,~荆轲。”②砍。《过秦论》:“~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③断绝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国既卒~,何不用监。”【斩衰】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,用粗麻布制成,左右和下边不缝。【斩斩】⒈整齐;严肃。⒉堆垒的样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ng①搀扶;扶持。《木兰诗》:“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~。”②带领;携带。《塞翁失马》:“居数月,其马~胡骏马而归。”③拿;持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果品酒馔只顾~来。”④将就;随顺。《新婚别》:“生女有所归,鸡狗亦得~。”⑤想要;打算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齐师伐我,公~战。”⑥将要;就要。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国不堪贰,君~若之何?”⑦把;用。《祭妹文》:“可~身后托汝。”⑧抑或;还是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先生老悖乎,~以为楚国祆祥乎?”⑨假若;如果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而后吾~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?”⑩和;与。李白《月下独酌》:“暂伴月~影,行乐须及春。”⑾用于动词后,以助语气。《卖炭翁》:“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~惜不得。”⑿且;又。表顺承。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人或有言,~信~疑。”jiàng①统率;率领。《项羽本纪赞》:“三年,遂~五诸侯灭秦。”②将领;将帅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者,赵之良~也。”③使……为将军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齐威王欲~孙膑。”qiāng①请,愿。李白《将进酒》:“~进酒,杯莫停。”②通“锵”,见“将将”。【将牢】把稳;持重。【将】帮助,促成好事。【将无】莫不是。【将弁】旧时武职的通称。【将将】⒈高大庄严的样子。⒉广大的样子。⒊交谈,聚集的样子。⒋通“锵锵”,金、玉撞击的声音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uó①强取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广起,~而杀尉。”②剥夺;削去权力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“王~郑伯政,郑伯不朝。”③失去;丧失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百亩之田,无~其时。”④乱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八音克谐,无相~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í①旗子;旗帜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~靡,故逐之。”②表识;标志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衣,身之章也;佩,衷之~也。”③幌子;招子。《江南春绝句》: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~风。”④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,分为黄、白、红、蓝、镶黄、镶白、镶红、镶蓝八旗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