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葫芦画瓢
读音(发音): zhào hú lu huà piáo
详细解释(意思):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出处(典故):
示例: 学习先进经验不能照葫芦画瓢。
照葫芦画瓢成语接龙
- 花朝月夕
- 华不再扬
- 画饼充饥
- 划一不二
- 华亭鹤唳
- 华屋秋墟
- 豁达大度
- 哗世动俗
- 哗世取宠
- 哗世取名
- 哗众取宠
- 滑泥扬波
- 滑头滑脑
- 化鸱为凤
- 化腐成奇
- 化腐为奇
- 化及豚鱼
- 画地成图
- 化性起伪
- 化零为整
- 画地而趋
- 化民成俗
- 化整为零
- 画地刻木
- 化民易俗
- 划地为牢
- 画地为牢
- 化日光天
- 化若偃草
- 画地为狱
第一个字为"照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葫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芦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画"的成语
照葫芦画瓢相关推荐
成语"照葫芦画瓢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照葫芦画瓢"逐字解释参考
zhào①照射;照耀。《陌上桑》:“日出东南隅,~我秦氏楼。”《过零丁洋》:“留取丹心~汗青。”②发出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邺水朱华,光~临川之笔。”③日光。《桃花扇·哀江南》:“秋水长天人过少,冷清清的落~,剩一树柳弯腰。”④察看。《后汉书·冯勤传》:“忠臣孝子,览~前世,以为镜戒。”⑤看镜中的影子。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在车中揽镜自~。”【照会】⒈参照;对勘。⒉招呼;通知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ú见〖葫芦〗。【葫芦】<轻>(1)一年生草本植物,茎蔓生,叶子互生,心脏形,花白色。果实中间细,象两个球连在一起,表面光滑,可做器皿,也供玩赏。(2)这种植物的果实。【葫芦科】双子叶植物的一科,多数为草本,少数为灌木,有卷须,叶子互生,有柄,花单性,极少数是两性,是实是浆果。葫芦、南瓜、冬瓜、西瓜都属葫芦科。【葫芦藓】苔藓植物,植株矮小,有直立的茎,茎上生着许多鲜绿色的小叶,叶片很薄,雌雄异株,没有根,只有丝状的假根生在土壤里。【葫蔓藤】见〖钩吻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lǔ见下。另见lú。【芦根】芦苇的地下茎,中医用做利尿剂和清热解毒剂。【芦沟桥】也作卢沟桥。在北京市广安门西南,跨永定河上。初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,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(1192年)。1937年7月7日我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,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。【芦沟桥事变】见〖七七事变〗。【芦花】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。【芦荟】常绿植物,叶子大,长披针形,肉质肥厚。产于地中海沿岸和热带地方,我国华南地区也有。植物体所含液汁可以入药,有催泻、健胃、通经等作用。【芦笙】我国苗、侗等少数民族的吹管乐器,由芦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木制的座子上制成。【芦笙舞】我国苗族民间舞蹈。也叫踩芦笙。男子吹芦笙而舞,腿部动作丰富,带有竞赛性质。侗、壮、水、彝族也有这种舞蹈形式,舞法各具特点。【芦苇】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在水边,叶子披针形,茎中空,光滑,花紫色,花的下面有很多丝状的毛。茎可以编席,也可以造纸。也叫苇或苇子。【芦席】用苇篾编成的席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huà①描绘;绘画。《战国策·画蛇添足》:“请~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”②图画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“江山如~,一时多少豪杰。”③汉字的笔画。《核舟记》:“细若蚊足,勾~了了。”④划;划分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~为九州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曲终收拨当心~。”⑤谋划;筹画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以鲁肃为赞军校尉,助~方略。”【又】计策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谋臣献~。”【画饼】比喻徒有虚名,无补于实用。【画一】整齐,明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