裁红点翠
读音(发音): cái hóng diǎn cuì
详细解释(意思):①采摘花卉。②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。
出处(典故): 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东飞伯劳歌》:“谁家总角歧路阴,裁红点翠愁人心。”
示例: 乐府初翻新谱,漫~,闲题金缕。 ★宋·陆游《真珠帘》词
裁红点翠成语接龙
- 摧兰折玉
- 催人泪下
- 摧眉折腰
- 摧锋陷坚
- 摧身碎首
- 摧锋陷阵
- 摧陷廓清
- 摧刚为柔
- 摧心剖肝
- 摧坚获丑
- 摧朽拉枯
- 摧坚陷阵
- 摧枯拉腐
- 摧折豪强
- 摧枯拉朽
- 榱崩栋折
- 摧枯折腐
- 榱栋崩折
- 摧枯振朽
- 璀璨夺目
- 脆而不坚
- 翠绕珠围
- 翠围珠绕
- 翠消红减
- 翠竹黄花
- 催讨
- 催促
- 翠绕珠围
- 翠绿
- 淬火
第一个字为"裁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红"的成语
- 批红判白
- 裁红点翠
- 愁红惨绿
- 愁红怨绿
- 穿红着绿
- 唇红齿白
- 大红大绿
- 大红大紫
- 灯红酒绿
- 耳红面赤
- 纷红骇绿
- 花红柳绿
- 眷红偎翠
- 脸红耳赤
- 脸红耳热
- 脸红筋暴
- 脸红筋涨
- 露红烟绿
- 露红烟紫
- 面红耳赤
- 面红耳热
- 面红颈赤
- 面红面赤
- 面红面绿
- 披红戴花
- 千红万紫
- 砌红堆绿
- 青红皁白
- 青红皂白
- 软红十丈
- 软红香土
- 粟红贯朽
- 桃红柳绿
- 偎红倚翠
- 嫣红姹紫
- 尤红殢翠
- 又红又专
- 匀红点翠
- 驻红却白
第三个字为"点"的成语
- 煽风点火
- 裁红点翠
- 洪炉点雪
- 画龙点睛
- 画龙点晴
- 脚不点地
- 龙门点额
- 凝脂点漆
- 青蝇点璧
- 青蝇点素
- 青蝇点玉
- 蜻蜓点水
- 扇风点火
- 铄金点玉
- 顽石点头
- 星星点点
- 胸无点墨
- 应名点卯
- 蝇粪点玉
- 匀红点翠
- 指手点脚
- 朱衣点头
第四个字为"翠"的成语
裁红点翠相关推荐
成语"裁红点翠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裁红点翠"逐字解释参考
cái①剪裁;裁制。【引】制作;写作。杜甫《江亭》诗:“帮林归未得,排闷强~诗。”②删减。【引】节制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富者吾安之,贫者吾与之,救其不足,~其有馀,使贫富皆利之。”③裁断;裁决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臣愿悉言所闻,大王~其罪。”【又】主宰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然且犹~万物,制禽兽,服狡虫。”特指杀,自杀称自裁。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及罪至罔加,不能引决自~,在尘埃之中。”④衡量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取民则不~其力。”⑤体制;风格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取殊~于八都。”(八都:八方。)⑥用于布帛之类。《新唐书·归崇敬传》:“学生谒师,贽用腶脩一束,酒一壶,衫布一~,色如师所服。”⑦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~如婴儿,言不足以求正,谋不足以决事。”⑧通“材”。材器,材质《管子·形势》:“~大者,众之所比也。”【裁察】明察裁断。《汉书·晃错传》:“愚臣无知,唯陛下~。”【裁度】量度而定取舍。《新唐书·李泌传》:“泌谓:‘废正月晦,以三月朔为中和节,因赐大臣戚里尺,谓之~。’”【裁画】裁断谋面。【裁鉴】品评鉴赏。【裁节】抑制;节制。【裁制】1.规划;安排。《新唐书·王徽传》:“兴复殿寝,~有宜。”2.节制;抑制。陈寿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“每欲兴军大举,费祎常~不从,与其兵不过万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óng①本为粉红色、浅红色;后泛指红色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罗复斗帐。”②红花,花。《春夜喜雨》:“晓看~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”gōng通“工”,指妇女从事的手工劳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iǎn①斑点。《晋书·袁宏传》:“如彼白圭,质无尘~。”②液体的小滴。《西江月》:“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~雨山前。”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泪光~~,娇喘微微。”③“、”汉字笔画的一种。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》:“每作一~,常隐锋而为之。”【又】用笔加上点子。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~眼睛,每云:‘~晴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~之。”④删改文字。陈寿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:“公又与遂书,多与~窜。”(与遂书:给韩遂信。窜:改动)。⑤一触即起。《明湖居听书》:“又将鼓捶子轻轻的~了两下。”⑥检查;核对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老军都~见了堆数。”⑦引着火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“饮至天晚,~上灯烛。”⑧头或手向下稍微动一下立刻恢复原位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王夫人一笑,~头不语。”⑨更点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雨村尚未看完,忽闻传~。”⑩通“玷”。污;辱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适足以见笑而自~耳。”岳飞《五岳祠盟记》:“迎二圣归京阙,取故土上版图,朝廷无虞,主上~,余之愿也。”【点化】⒈指点感化,多指道家以语言诱人入道。⒉点染美化。⒊改造前人的诗句而寓有新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uì①翠鸟。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或拾~羽。”②翡翠,一种绿色的宝石。③青绿色。《柳毅传》:“雕琉璃于~楣,饰琥珀于虹栋。”《鞭蕖》:“犹似未开之花,与~叶并擎。”④鸟尾上的肉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舒雁~。”(郑玄注:“舒雁,鹅也;翠,尾肉也。”)【翠盖】1.翠羽装饰的华盖。刘安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驰要褭(niǎo),建~。”2.形容枝叶状如华盖。元好问《后湾别业》诗:“童童~桑初合,滟滟苍波麦已匀。”【翠华】1.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。班固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建~之旗,树灵鼍(tuó)之鼓。”2.指皇帝。白居易《骊宫高》:“~不来岁月久,墙有衣兮宫有松。”【翠辇】帝王的车驾。《北史·突厥传》:“帝大悦,赋诗曰:‘鹿塞鸿旗驻,龙庭~回。’”【翠微】1.青绿色的山气。陈子昂《薛大夫山亭宴序》:“披~而列坐,左对青山;俯盘石而开襟,右临澄水。”2.山气青翠的样子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郁葐蒀以~,巍巍以峨峨。”3.指山腰青翠幽深处。泛指青山。庾信《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》:“游客值春辉,金鞍上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