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之过切
读音(发音): cāo zhī guò qiè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处事过于急切。
出处(典故): 闻一多《论文艺的民主问题》:“我个人看来,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,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,反而不好。”
示例:
操之过切成语接龙
- 怯防勇战
- 切齿腐心
- 切齿拊心
- 切齿痛恨
- 切齿痛心
- 切肤之痛
- 切骨之仇
- 切切此布
- 切切私语
- 切切在心
- 窃玉偷香
- 切中要害
- 挈领提纲
- 切中时弊
- 挈瓶之知
- 切中时病
- 挈瓶之智
- 怯声怯气
- 切磋琢磨
- 惬心贵当
- 切近的当
- 锲而不舍
- 窃钩窃国
- 切理会心
- 窃据要津
- 切理厌心
- 窃窃私议
- 切理餍心
- 窃窃私语
- 切身体会
第一个字为"操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之"的成语
- 付之丙丁
- 一之谓甚
- 安之若命
- 安之若素
- 避之若浼
- 爱之欲其生
- 弃之如敝屐
- 心之官则思
- 藏之名山
- 操之过急
- 操之过切
- 操之过蹙
- 操之过激
- 嗤之以鼻
- 持之以恒
- 持之有故
- 处之泰然
- 当之无愧
- 当之有愧
- 动之以情
- 付之东流
- 付之度外
- 付之梨枣
- 付之一炬
- 付之一叹
- 付之一笑
- 甘之如荠
- 甘之如饴
- 甘之若素
- 公之于众
- 归之若水
- 国之干城
- 恨之入骨
- 呼之欲出
- 麾之即去
- 悔之不及
- 悔之晚矣
- 悔之无及
- 蹇之匪躬
- 居之不疑
- 拒之门外
- 来之不易
- 老之将至
- 理之当然
- 溜之乎也
- 溜之大吉
- 罗之一目
- 莫之与京
- 牛之一毛
- 弃之敝屣
- 弃之度外
- 弃之可惜
- 求之不得
- 趋之若骛
- 趋之若鹜
- 却之不恭
- 人之常情
- 如之奈何
- 绳之以法
- 失之东隅
- 失之交臂
- 十之八九
- 收之桑榆
- 束之高阁
- 束之高屋
- 驷之过蠙
- 驷之过隙
- 损之又损
- 逃之夭夭
- 桃之夭夭
- 天之骄子
- 天之戮民
- 听之任之
- 托之空言
- 行之有效
- 玄之又玄
- 言之不预
- 言之成理
- 言之过甚
- 言之无物
- 言之有故
- 言之有礼
- 言之有理
- 言之有物
- 言之有序
- 言之凿凿
- 仰之弥高
- 一之为甚
- 一之已甚
- 用之不竭
- 喻之以理
- 运之掌上
- 致之度外
- 置之不顾
- 置之不理
- 置之度外
- 置之高阁
- 置之脑后
- 置之死地
第三个字为"过"的成语
- 蒙混过关
- 骐骥过隙
- 八仙过海
- 白驹过隙
- 百代过客
- 才气过人
- 才识过人
- 操之过急
- 操之过切
- 操之过蹙
- 操之过激
- 冲州过府
- 窗间过马
- 大喜过望
- 东风过耳
- 肝胆过人
- 挢枉过正
- 矫枉过当
- 矫枉过正
- 矫枉过直
- 矫枉过中
- 驹光过隙
- 老鼠过街
- 瞒天过海
- 漫天过海
- 名声过实
- 飘风过耳
- 飘洋过海
- 秋风过耳
- 容头过身
- 如风过耳
- 神经过敏
- 声闻过情
- 事不过三
- 驷之过蠙
- 驷之过隙
- 枉矫过激
- 烟云过眼
- 言之过甚
- 衣锦过乡
- 云烟过眼
- 招摇过市
- 枕席过师
第四个字为"切"的成语
操之过切相关推荐
成语"操之过切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操之过切"逐字解释参考
cāo①拿着;携带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~蛇之神闻之,惧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大王来何~?”②掌握;控制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~杀生之柄。”③持用;采取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而议事每不合,所~之术多异故也。”④从事。《促织》:“邑有成名者,~童子业,久不售。”⑤节操;品行。《史记·张汤传》:“汤之客田甲,虽贾人,有贤~。”⑥琴曲。《列子·伯牙与钟子期》:“初为霖雨之~,更造崩山之音。”【操持】1.握着;拿着。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杖汉节牧羊,卧起~,节旄尽落。”2.持;保养。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,外内顾望,~两心。”3.操守。李商隐《漫成五章》之二:“李杜~事略齐,三才万象共端倪。”【操刀必割】比喻不可失掉时机,行事当及时。【操觚】1.执简。觚,古人书写时所用的木简,代指作文章。宋濂《王冕传》:“当风日佳时,~赋试,千百不休。”2.执酒器。【操练】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技能。【操券】执持契券,后来喻事情有成功的把握。【操守】指人的行为品德。【操行】1.操守;品行。《楚辞·七谏·沉江》:“正臣端其~兮,反离谤而见攘。”(离:通“罹”。遭受。)2.特指廉洁正直的品行。范晔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少有~,多智略”。【操作】劳动。李纲《题邵平种瓜图》:“儿童玉立形骨清,挈笠携筐助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ò①走过;经过。《殽之战》:“三十三年春,秦师~周北门。”②时间过去。《采草药》:“花~而采,则根色黯恶。”③经历;过程。《苏武》:“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,具自陈~。”④超过;胜过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古之人所以大~人者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”⑤过分;过于。《陈情表》:“~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。”⑥过失。《殽之战》:“孤之~也,大夫何罪。”⑦责备。《鸿门宴》:“闻大王有意督~之。”⑧访问;探望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愿枉车骑~之。”【过从】⒈互相往来。⒉应付;周旋。【过存】问候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iē①切割;用刀分割东西。《鸿门宴》:“樊哙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剑~而啖之。”②磨。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:“如~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qiè①贴近;切近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《诗》《书》故而不~。”②恳切;深切。《柳毅传》:“迨诉频~,又得罪舅姑。”③迫切;急切。《黄生借书》:“往借不与,归而形诸梦,其~如是。”④严厉。《陈情表》:“诏书~峻,责臣逋慢。”⑤务必;一定。《失街亭》:“~宜小心在意。”【切云】接云。古代一种高帽的名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