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民伐罪
读音(发音): diào mín fá zuì
详细解释(意思)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出处(典故):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诛其罪,吊其民,如时雨降,民大悦。”
示例: 丞相兴仁义之兵,~,官渡一战,破袁绍百万之众。 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
吊民伐罪成语接龙
- 罪不可逭
- 嘴尖舌头快
- 最佳
- 最坏
- 最后
- 最后
- 最好
- 最初
- 最远
- 最小公倍数
- 最先
- 最近
- 罪有应得
- 罪行
- 罪人
- 罪孽深重
- 罪过
- 醉心
- 罪该万死
- 罪恶
- 醉生梦死
- 罪大恶极
- 醉酒
- 罪不容诛
- 醉
- 罪
- 最终
- 嘴直心快
- 罪不容诛
- 罪不胜诛
第一个字为"吊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民"的成语
- 爱民如子
- 安民告示
- 救民于水火
- 病民蛊国
- 病民害国
- 残民害理
- 残民害物
- 残民以逞
- 吊民伐罪
- 化民成俗
- 化民易俗
- 解民倒悬
- 救民水火
- 劳民动众
- 劳民费财
- 劳民伤财
- 全民皆兵
- 人民城郭
- 仁民爱物
- 生民涂炭
- 市民文学
- 视民如伤
- 视民如子
- 万民涂炭
- 为民父母
- 为民除害
- 为民请命
- 一民同俗
- 殷民阜财
- 与民除害
- 与民更始
- 与民同乐
- 裕民足国
第三个字为"伐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罪"的成语
- 逋慢之罪
- 不测之罪
- 出入人罪
- 吊民伐罪
- 罚不当罪
- 奉辞伐罪
- 负荆请罪
- 负荆谢罪
- 故入人罪
- 怀璧其罪
- 计功量罪
- 将功折罪
- 将功抵罪
- 将功赎罪
- 立功赎罪
- 论心定罪
- 弥天大罪
- 迷天大罪
- 匹夫无罪
- 迁善远罪
- 赏功罚罪
- 赏劳罚罪
- 赦过宥罪
- 死有余罪
- 滔天大罪
- 滔天之罪
- 无形之罪
- 徙善远罪
- 下车泣罪
- 兴师问罪
- 欲谁归罪
- 作奸犯罪
吊民伐罪相关推荐
成语"吊民伐罪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吊民伐罪"逐字解释参考
diào①对遇有丧事或灾祸的人表示慰问。《塞翁失马》:“其子好骑,堕而折其髀。人皆~之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肃请得奉命~表二子。”【又】悼念、祭奠死者。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死则往~哭之。”②悲伤;忧虑。《诗经·匪风》:“顾瞻周道,中心~兮。”《叔向贺贫》:“将~不暇,何贺之有?。”③善。《尚书·多士》:“弗~昊天。”④安慰;抚慰。《陈情表》:“茕茕孑立,形影相~。”⑤提取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即于狱中~出秋公。”⑥通“掉”。《明湖居听书》:“连一根针~在地下都听得见响。”⑦旧时钱一千文叫一吊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ín①古指奴隶,泛指庶民百姓。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~:有士~,有商~,有农~,有工~。”②人。《五蠹》:“上古之世,……~食果蓏蜯蛤,腥臊恶臭而伤腹胃,~多疾病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á①砍伐。《伐檀》:“坎坎~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。”②敲打。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摐金~鼓下榆关。”③讨伐;攻打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十年春,齐师~我。”④攻破;破坏。《谋攻》:“故上兵~谋,其次~交。”⑤功劳;功业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北救赵而西却秦,此五霸之~也。”⑥夸耀,自夸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每一令出,平~其功。”【伐冰之家】指贵族豪门之家。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时才能用冰,伐冰即凿痧窖取冰。【伐柯人】媒人。【伐性之斧】砍伐生命的利斧,比喻损害身心的事情。白居易《寄卢少卿》:“艳声与丽色,真为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uì①罪过;犯法的行为。《出师表》:“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则治臣之~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苟入狱,不问~之有无,心械手足,置老监,俾困苦不可忍。”②有罪的人;罪犯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近者奉辞伐~。”③过失;过错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~也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~。”④惩罚罪行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以其犯禁也,~之。”⑤归罪于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五无~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⑥犯罪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远~丰家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