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口裹足
读音(发音): dù kǒu guǒ zú
详细解释(意思):杜口:闭住嘴;裹足:止步不前。闭着嘴不敢说,停住脚不敢走。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,远远避开。
出处(典故): 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臣之所恐者,独恐臣死之后,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,是以杜口裹足,莫肯即奏耳。”
示例:
杜口裹足成语接龙
第一个字为"杜"的成语
- 杜门自绝
- 杜门自守
- 杜默为诗
- 杜微慎防
- 杜隙防微
- 杜门绝客
- 杜门面壁
- 杜门屏迹
- 杜门却扫
- 杜门谢客
- 杜绝言路
- 杜口裹足
- 杜弊清源
- 杜口结舌
- 杜断房谋
- 杜口绝言
- 杜耳恶闻
- 杜渐除微
- 杜口吞声
- 杜渐防萌
- 杜口无言
- 杜渐防微
- 杜门不出
- 杜鹃啼血
- 杜门晦迹
- 杜绝后患
- 杜门绝迹
- 杜绝人事
第二个字为"口"的成语
- 信口开合
- 矢口抵赖
- 拙口钝腮
- 碍口识羞
- 百口莫辩
- 百口难分
- 百口同声
- 搬口弄舌
- 闭口不言
- 闭口藏舌
- 闭口结舌
- 闭口无言
- 闭口捕舌
- 辩口利辞
- 辩口利舌
- 空口说白话
- 开口见喉咙
- 谗口铄金
- 赤口白舌
- 赤口毒舌
- 冲口而出
- 出口成章
- 出口入耳
- 出口伤人
- 杜口裹足
- 杜口结舌
- 杜口绝言
- 杜口吞声
- 杜口无言
- 钝口拙腮
- 顿口无言
- 顿口拙腮
- 多口阿师
- 风口浪尖
- 佛口蛇心
- 改口沓舌
- 糊口度日
- 虎口拔牙
- 虎口逃生
- 虎口余生
- 黄口孺子
- 黄口小儿
- 豁口截舌
- 鸡口牛后
- 极口项斯
- 缄口不言
- 缄口结舌
- 缄口无言
- 交口称誉
- 交口称赞
- 交口同声
- 交口赞誉
- 金口木舌
- 金口玉牙
- 金口玉言
- 金口玉音
- 金口御言
- 噤口卷舌
- 绝口不道
- 开口见胆
- 开口见心
- 空口无凭
- 口口声声
- 口口相传
- 苦口良药
- 苦口逆耳
- 苦口婆心
- 流口常谈
- 摩口膏舌
- 讷口少言
- 牛口之下
- 弄口鸣舌
- 破口大骂
- 七口八嘴
- 钳口吞舌
- 钳口不言
- 钳口挢舌
- 钳口结舌
- 青口白舌
- 轻口薄舌
- 轻口轻舌
- 缺口镊子
- 蛇口蜂针
- 十口相传
- 矢口否认
- 矢口狡赖
- 守口如瓶
- 顺口开河
- 素口骂人
- 探口而出
- 饕口馋舌
- 脱口成章
- 脱口而出
- 万口一词
- 万口一辞
- 万口一谈
- 枉口嚼舌
- 枉口诳舌
- 枉口拔舌
- 妄口巴舌
- 惟口起羞
- 心口不一
- 心口如一
- 心口相应
- 信口雌黄
- 信口胡言
- 信口开呵
- 信口开喝
- 信口开河
- 绣口锦心
- 血口喷人
- 哑口无声
- 哑口无言
- 掩口葫芦
- 掩口失声
- 掩口而笑
- 掩口胡卢
- 一口一声
- 一口两匙
- 一口三舌
- 一口同声
- 一口同音
- 一口咬定
- 以口问心
- 易口以食
- 异口同声
- 异口同音
- 异口同韵
- 有口皆碑
- 有口难辩
- 有口难分
- 有口难言
- 有口无心
- 有口无行
- 赞口不绝
- 张口结舌
- 张口掉舌
- 直口无言
- 众口交詈
- 众口交赞
- 众口难调
- 众口如一
- 众口铄金
- 众口同声
- 众口相传
- 众口销金
- 众口嗷嗷
- 众口熏天
- 众口纷纭
- 众口一辞
- 众口一词
- 众口交传
- 拙口笨腮
第三个字为"裹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足"的成语
- 不一而足
- 高材疾足
- 家给民足
- 人给家足
- 自给自足
- 挨肩并足
- 安分知足
- 兵精粮足
- 卑卑不足道
- 不壹而足
- 车尘马足
- 赤绳系足
- 捶胸跌足
- 捶胸顿足
- 搓手顿足
- 得马折足
- 鼎分三足
- 杜口裹足
- 拊膺顿足
- 富在知足
- 高才疾足
- 高才捷足
- 高材捷足
- 红绳系足
- 画蛇添足
- 画蛇著足
- 计获事足
- 家给人足
- 家殷人足
- 救经引足
- 举手投足
- 皲手茧足
- 科头跣足
- 敛手屏足
- 裂裳裹足
- 龙首豕足
- 美中不足
- 摩顶至足
- 蹑手蹑足
- 蓬头跣足
- 骈肩累足
- 胼手胝足
- 胼胝手足
- 品头论足
- 品头评足
- 品头题足
- 评头论足
- 评头品足
- 千里之足
- 翘首企足
- 亲如手足
- 情同手足
- 倾柯卫足
- 如手如足
- 三分鼎足
- 神气十足
- 神完气足
- 束手束足
- 贪心不足
- 恬然自足
- 为蛇画足
- 为蛇添足
- 惟日不足
- 先天不足
- 胁肩累足
- 心满意足
- 心满原足
- 心满愿足
- 一夔已足
- 一手一足
- 引手投足
- 鱼肠雁足
- 圆首方足
- 振衣濯足
- 胝肩茧足
- 炙肤皲足
- 重手累足
- 椎胸跌足
- 椎胸顿足
- 椎膺顿足
- 椎心顿足
杜口裹足相关推荐
成语"杜口裹足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杜口裹足"逐字解释参考
dù①树木名。又称棠梨,杜梨。《经诗·有杕之杜》:“有杕之~,生于道左。”②堵塞;阻塞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而又有剪发~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。”③毫无根据地随意臆造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只恐又是你的~撰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ǒu①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【口面】争吵。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ǒ(1)(用纸、布或其他片状物)缠绕;包扎:包~|~腿|用绷带把伤口~好。(2)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:匪军撤退时,~走了几个村子的人。(3)<方>吸(奶):小孩儿一生下来就会~奶。【裹脚】1旧时汉族统治阶级所造成的一种摧残妇女身体的陋习,把女孩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地缠住,使脚骨成为畸形。【裹脚】2<轻>旧时妇女裹脚用的长布条。也叫裹脚布。【裹腿】<轻>缠在裤子外边小腿部分的布条,士兵在行军时为了轻便有劲和防护腿部,有时缠裹腿。【裹胁】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(做坏事)。【裹挟】(1)(形势、潮流等)把人卷进去,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。(2)同〖裹胁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ú①脚。《劝学》:“假舆马者,非利~也,而致千里。”《郑人买履》:“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~而置之其坐。”②动物的脚。《核舟记》:“细若蚊~,钩画了了。”③器物的支撑部分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如此则荆吴之势强,鼎~之形成矣。”④充足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是其为人,哀鳏寡,恤孤独,补不~。”⑤满足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~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然自~。”⑥足够。《鸿门宴》:“料大王士卒~以当项王乎?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兵精粮多,~以立事。”⑦值得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~为外人道也。”《〈论语〉十则》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~观也已。”【足下】⒈称对方的敬词。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。⒉脚下;立足的地方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