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底圆盖
读音(发音): fāng dǐ yuán gài
详细解释(意思):方底器皿,圆形盖子。比喻事物不相合。
出处(典故):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兄弟》:“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,犹方底而圆盖,必不合矣。”
示例:
方底圆盖成语接龙
- 改恶从善
- 改恶为善
- 改恶向善
- 改恶行善
- 改而更张
- 改过不吝
- 改步改玉
- 改过从善
- 改操易节
- 改过迁善
- 改朝换代
- 改过自新
- 改朝换姓
- 改过作新
- 改换家门
- 改名换姓
- 改名易姓
- 改换门闾
- 改曲易调
- 改换门楣
- 改容易貌
- 改换门庭
- 改是成非
- 改换头面
- 改俗迁风
- 改节易操
- 改天换地
- 改柯易节
- 改头换面
- 改柯易叶
第一个字为"方"的成语
- 方骖并路
- 方寸不乱
- 方寸万重
- 方寸已乱
- 方寸之地
- 方底圆盖
- 方来未艾
- 方领矩步
- 方领圆冠
- 方便之门
- 方面大耳
- 方枘圆凿
- 方员可施
- 方枘圜凿
- 方凿圆枘
- 方桃譬李
- 方头不劣
- 方正不阿
- 方头不律
- 方趾圆颅
- 方外之人
- 方滋未艾
- 方兴未艾
- 方足圆颅
- 方兴未已
- 方言矩行
- 方以类聚
第二个字为"底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圆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盖"的成语
方底圆盖相关推荐
成语"方底圆盖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方底圆盖"逐字解释参考
fāng①两船相并,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。《诗经·谷风》:“就其深矣,~之舟之。”②方形,与“圆”相对。《促织》:“形若土狗,梅花翅,~首,长颈。”③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正之不容也。”④方向;方位。《赤壁赋》:“不知东~之既白。”⑤区域;地方。《六则》:“有朋自远~来,不亦乐乎。”⑥方圆;周围。《归园田居》:“~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”⑦比拟;相比。《察变》:“则三古以还年代~之,犹瀼渴之水。”⑧方法;计策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以鲁肃为赞军校尉,助画~略。”⑨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旦知~也。”?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~之家。”⑩药方;单方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请了多少名医修~配药,皆不见效。”⑾当;在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故~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。”⑿才;刚刚。《雁荡山》:“伐山取材,~有人见之。”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~成草。”⒀正;正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~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。”⒁将要;就要。?涉汇》:“吾~高驰而不欧。”⒂纵横;方圆。?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今齐之地~千里。”【方技】指医、卜、星、相之术.【方士】方术之士,指古代从事仙、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。【方夏】中国。【方舆】1.指地,古代以为天圆地方,又有天为盖。2.指天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ǐ①底部;底面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全石以为~。”②里面;下面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间关莺语花~当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”③原稿;草稿。如“底本”。④末尾;尽头。如“年底”。⑤到;到达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~春披裘。”⑥停滞。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人之血气败逆壅~。”⑦何;什么。《乐府诗集·秋歌》:“寒衣尚未了,郎唤侬~为?”⑧相当于“的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uán①圆形,与“方”相对。《荀子·赋篇》:“~者中规。”②完备;周全。《文心雕龙·镕裁》:“故能首尾~合。”成语有“自圆其说”。③婉转。白居易《题周家歌者》:“深~似转簧。”④指天。古时有人认为天是圆形的,地是方形的。《淮南子·本经》:“戴~履方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ài①用草编的覆盖物。【引】器物的盖子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庭有枇把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~矣。”【又】特指车盖,遮阳避雨的用具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平原君使者冠~相属于魏。”《两小儿辩日》:“日初出大如车~。”②遮盖;掩盖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枝枝相覆~,叶叶相交通。”《敕勒川》:“天似穹庐,笼~四野。”③胜过;超过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力拔山兮气~世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~世,众士仰慕。”④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,用在句首,相当于“推想”、“大概”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~其又深,则其至又加少矣。”⑤大概;大约。用在句中,表示推测、推断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善始者实繁,克终者~寡。”《与妻书》:“吾之意~谓以汝之弱,必不能禁失吾之悲。”⑥连接上句或上一段,表示解说原由。相当于“本来”、“原来”。《出师表》:“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~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”《六国论》:“~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”⑦用于句首,表示要发表议论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~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。”hé通“盍”。①何;怎么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技~至此乎?”②兼词,何不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亦反其本矣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