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能扛鼎
读音(发音): lì néng gāng dǐng
详细解释(意思):扛: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;鼎:三足两耳的青铜器。形容气力特别大。亦比喻笔力雄健。
出处(典故):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
示例: 昔人评米元晖画云:虎儿笔~,五百年来无此君。 ★清·顾复《平生壮观·米芾》
力能扛鼎成语接龙
- 丁公凿井
- 丁一卯二
- 丁一确二
- 钉头磷磷
- 钉嘴铁舌
- 顶踵捐糜
- 顶礼膜拜
- 鼎铛有耳
- 顶门立户
- 鼎铛玉石
- 顶门壮户
- 鼎成龙去
- 顶名冒姓
- 顶名替身
- 鼎成龙升
- 顶天立地
- 鼎鼎大名
- 顶天踵地
- 鼎鼎有名
- 顶针续麻
- 鼎分三足
- 顶踵尽捐
- 鼎湖龙去
- 鼎镬刀锯
- 鼎足而居
- 鼎镬如饴
- 鼎鼐调和
- 鼎足而立
- 鼎食鸣钟
- 鼎足而三
第一个字为"力"的成语
- 力不胜任
- 力不自胜
- 力殚财竭
- 力敌千钧
- 力敌势均
- 力竭声嘶
- 力尽筋疲
- 力倍功半
- 力均势敌
- 力不从心
- 力不能及
- 力钧势敌
- 力不能支
- 力可拔山
- 力能扛鼎
- 力有未逮
- 力排众议
- 力争上游
- 力屈计穷
- 力所不及
- 力所能及
- 力透纸背
- 力挽狂澜
- 力小任重
- 力学不倦
- 力学笃行
第二个字为"能"的成语
- 妒能害贤
- 不能赞一词
- 不能赞一辞
- 不能自拔
- 不能自已
- 材能兼备
- 多能多艺
- 简能而任
- 交能易作
- 矜能负才
- 力能扛鼎
- 量能授官
- 难能可贵
- 勤能补拙
- 全能全智
- 柔能克刚
- 柔能制刚
- 熟能生巧
- 未能免俗
- 无能为力
- 无能为役
第三个字为"扛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鼎"的成语
力能扛鼎相关推荐
成语"力能扛鼎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力能扛鼎"逐字解释参考
lì①力气;气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~焉。”②能力;力量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出入王卧内,~能窃之。”③威力;权力。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~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④武力。《项羽本纪赞》:“欲以~征经营天下。”⑤人力;劳力。《治平篇》:“使野无闲田,民无剩~。”⑥功劳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不可谓非五人之~也。”⑦尽力;用力。《殽之战》:“武夫~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néng①能力;才能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上官大夫与之同列,争宠而心害其~。”②有能力。《出师表》:“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~。”③有能力的人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招贤进~,显岩穴之士。”④能够;能够达到。《劝学》:“假舟楫也,非~水也,而绝江河。”⑤及;达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盖余所及,比好游者尚不~十一。”⑥通“恁”。如此;这样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~对面为盗贼。”⑦通“耐”。禁得住;受得住。《察变》:“此物~寒,法当较今尤茂。”【能品】古人评论书画的三品之一,次于神品、妙品。凡能做到形似不失规矩者称能品。【能事】能够做到的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áng①双手举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~鼎。”【又】抬。《后汉书·费长房传》:“又令十人~之,犹不举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ǐng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多圆形三足两耳。《察今》:“尝一脟肉,而知一镬之味,一~之调。”②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如此,则荆吴之势强,~足之形成矣。”③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,于是用它代表宝器。喻指王位、帝位等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~大吕。”《阿房宫赋》:“~铛玉石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。”④三足香炉。《促织》:“问者爇香于~,再拜。”⑤显赫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高门~贵。”【鼎鼎】⒈蹉跎。⒉盛大。【鼎甲】豪门望族。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,即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【鼎食】列鼎而食,指奢华的生活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