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颗结草
读音(发音): wèi kē jié cǎo
详细解释(意思):表示受恩深重,竭力报效之意。
出处(典故):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,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,“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,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夜梦之曰:‘余,而所嫁妇人之父也……余是以报。’”见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
示例:
魏颗结草成语接龙
- 草庐三顾
- 草长莺飞
- 操刀必割
- 操刀伤锦
- 操刀制锦
- 操斧伐柯
- 操戈入室
- 操戈同室
- 操觚染翰
- 草间求活
- 操之过急
- 操翰成章
- 草菅人命
- 操之过切
- 操矛入室
- 草芥人命
- 操纵自如
- 曹社之谋
- 操奇计赢
- 草率从事
- 操奇逐赢
- 草草了事
- 草率将事
- 操揉磨治
- 草草收兵
- 草率收兵
- 操身行世
- 操赢致奇
- 草满囹圄
- 草船借箭
第一个字为"魏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颗"的成语
第三个字为"结"的成语
- 悬灯结彩
- 巴巴结结
- 闭口结舌
- 瞠目结舌
- 成群结队
- 成帮结队
- 成群结伙
- 成群结党
- 蹙金结绣
- 弹冠结绶
- 瞪目结舌
- 杜口结舌
- 根株结盘
- 挂灯结彩
- 归根结底
- 归根结柢
- 归根结蒂
- 呼群结党
- 缄口结舌
- 开花结果
- 开花结实
- 开华结果
- 拉帮结派
- 劳逸结合
- 累瓦结绳
- 攀高结贵
- 凭轼结辙
- 千里结言
- 钳口结舌
- 施衿结褵
- 收因结果
- 收园结果
- 收缘结果
- 束带结发
- 土洋结合
- 魏颗结草
- 衔环结草
- 造因结果
- 张灯结采
- 张口结舌
- 张灯结彩
第四个字为"草"的成语
- 疾风劲草
- 油干灯草尽
- 餐风宿草
- 长林丰草
- 承星履草
- 春晖寸草
- 饭糗茹草
- 肤皮潦草
- 浮皮潦草
- 化若偃草
- 惊蛇入草
- 鞠为茂草
- 鞫为茂草
- 枯蓬断草
- 美人香草
- 迷花沾草
- 拈花惹草
- 奇花异草
- 琪花瑶草
- 墙花路草
- 寝苫枕草
- 杀人如草
- 十步芳草
- 十步香草
- 探竿影草
- 屯粮积草
- 魏颗结草
- 闲花野草
- 衔环结草
- 沾风惹草
- 粘花惹草
- 沾花惹草
- 招风惹草
- 招花惹草
魏颗结草相关推荐
成语"魏颗结草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魏颗结草"逐字解释参考
wèi(1)周朝国名,在今河南北部、陕西东部、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。(2)三国之一,公元220—265,曹丕所建,领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、安徽、江苏北部,辽宁中部。参看〖三国〗。(3)北魏。(4)姓。【魏碑】北朝碑刻的统称,字体结构严整,笔力强劲,后世作为书法的一种典范。【魏阙】古代宫门外的建筑,发布政令的地方,后用为朝廷的代称。【魏书】二十四史之一。北齐魏收撰。共一百三十卷,包括本纪十二卷,列传九十八卷,志二十卷。大致记载了公元386—534年鲜卑贵族建立的北魏的历史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kē量词,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:一~珠子|一~黄豆|一~~汗珠子往下掉。【颗粒】(1)小而圆的东西:这些珍珠的~大小很整齐|这个玉米棒子上有多少~?(2)(粮食)一颗一粒:精收细打,~归仓。【颗粒肥料】颗粒状的肥料,用过磷酸钙或硝酸铵等化学肥料制成,或用有机肥料和过磷酸钙混合制成。一般在播种时施用,可促进幼苗生长。简称粒肥。【颗粒剂】农药的一种剂型。由农药同载体(土或煤渣等)混合加工成一定大小的颗粒。如滴滴涕颗粒剂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jié①(在绳子上)打结;绾疙瘩。《老子》:“使民复~绳而用之。”②系;结扎;缠束。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“施衿~缡,申父母之戒。”③结头;结子。《论衡·实知》:“天下事有不可知,犹~有不可解也。”④结症;问题所之处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尽见五藏症~。”⑤缝补;编织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短褐穿~,箪瓢屡空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~网。”⑥补丁。杜甫《北征》:“经年至茅屋,妻子衣百~。”⑦凝结;凝聚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寒风摧树木,严霜~庭兰。”⑧缔结;结交。《隆中对》:“外~好孙权,内修政理。”⑨了结;终结。《聊斋志异·商三官》:“两兄出讼,经岁不得~。”⑩构筑;建造。《饮酒》:“~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”⑾字据;契约;证明材料。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可以令其具~了案。”jì通“髻”,发髻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激楚之~,独秀仙些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ǎo①草;草本植物的总称。《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生,百~丰茂。”《敕勒歌》:“风吹~低见牛羊。”②荒野;草野。《后序》:“不得已,变姓名,诡踪迹,~行露宿。”③乡间;民间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况~野之无闻者欤?”④粗糙;粗劣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~具。”⑤初稿;草稿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方成~。”⑥汉字的一种字体,流行于汉初,笔画相连,写来迅速。如“狂草”、“真草隶篆。”【草鄙】粗野鄙陋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臣南方~之人也,何足问?”【草草】1.草木茂盛的样子。苏轼《各子由记园中草木》:“君看藜与藿,生意常~。”2.忧愁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骄人好好,劳人~”3.辛苦的样子。杜甫《园人送瓜》:“园人非故侯,种此何~。”4.匆促。杜甫《送长孙九待御赴武威判官》:“闻君适万里,取别何~。”【草创】1.开始创建或创办。《汉书·终军传》:“夫天命初定,万事~。”2.起草。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~未就,会遭此祸。”【草次】1.匆忙急遽。2.露宿于草野间。【草蹙】仓猝;匆忙。【草菅】1.草茅,喻轻贱。班固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其视杀人若艾~然。”(艾:通“刈”。)后称任意残杀人命为“草菅人命。”2.草野;民间。陆游《薏苡》:“呜呼!奇材从古弃~,君试求之篱落间。”【草芥】比喻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。夏侯湛《东方朔画赞》:“戏万乘若寮友,视俦列如~。”【草具】指粗劣的食物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~。”【草莽】1.荒野。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: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~。”2.草野;民间。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:“乃令重黎举夔于~之中而进之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