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虚己以听 > 虚己以听的成语解释

虚己以听

读音(发音): xū jǐ yǐ tīng

详细解释(意思):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。

出处(典故):

示例: 这位主管工作踏实,对于属下所反映的意见,都能~。

虚己以听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虚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己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以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听"的成语

虚己以听相关推荐

成语"虚己以听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虚己以听"逐字解释参考

xū①大土山。《诗经·定之方中》:“升彼~矣。”②废墟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凡十三岁而社稷为~。”③集市。《童区寄传》:“去逾四十里,之~所卖之。”④天空。《赤壁赋》:“浩浩乎如冯~御风而不知其所止。”⑤空虚。《李塑雪夜入蔡州》:“可以乘~直抵其城。”【又】〈形使动〉使……空出来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从车骑,~左,自迎夷门侯生。”⑥缺,不饱满;不完整。《釆草药》:“有苗时釆,则~而浮。”⑦虚弱。枚乘《七发》:“~中重听,恶闻人声。”⑧虚假。《订鬼》:“存想则目~见。”⑨白白地。《雨霖铃》:“应是良辰好景~设。”【虚明】⒈空明。⒉心怀。【虚舟】⒈空船。⒉比喻胸怀坦荡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jǐ①自己。《谋攻》:“知彼知~,百战不殆。”②天干的第六位。也用作次序的第六。《察传》:“晋师~亥过河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yǐ①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【以往】以后。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tīng①耳听。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:“夜阑卧~风吹雨,铁马冰马河入梦来。”②听从;接受。《陈情表》:“愿陛下矜悯愚诚,~臣微志。”③听信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怀王竟~郑袖,复释去张仪。”④听凭;听任。《王冕读书》:“儿痴如此,曷不~其所为。”⑤听力;听闻。《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~,以光先帝遗德。”⑥治理;处理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~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。”⑦通“厅”,厅堂。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大司马府~前有一老槐。”【听事】处理政事。厅堂;官府办公的地方。【听讼】审理诉讼;判案。【听政】处理政务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