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言者不知 > 言者不知的成语解释

言者不知

读音(发音): yán zhě bù zhī

详细解释(意思):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。

出处(典故): 《老子》:“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”河上公注:“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驷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

示例: ~知者默,此语吾闻于老君。 ★唐·白居易《读〈老子〉》诗

言者不知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言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者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不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知"的成语

言者不知相关推荐

成语"言者不知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言者不知"逐字解释参考

yán①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ě①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”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~之可追。”②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“个”、“件”、“种”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~用兵之患也。”③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“这样的”、“这个”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然,诚有百姓~。’”④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,表示停顿、判断,无实义。《师说》:“师~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⑤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,提示原因或条件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吾妻之美我~,私我也。”⑥用在疑问句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呢”。《鸿门宴》:“客何为~?”⑦用在时间词后面,起语助作用,可不译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~项庄舞剑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”⑧用某些比况、描写的词语后面,相当于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黔之驴》:“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~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言之,貌若甚戚~。”⑨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石之铿然有声~,所在皆是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bú①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fǒu通“否”。①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知道;了解。《察今》:“故察己则可以~人。”②认识;识别。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~马也。”③知觉;感觉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官~止而神欲行。”④感到;觉得。《惠崇》:“春江水暖鸭先~。”⑤交好;相亲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公孙明~叔孙于齐。”⑥交情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绝宾客之~。”⑦朋友。鲍照《鲍参军集·咏双燕》:“悲歌辞旧爱,衔泪觅新~。”⑧主持。《国语·赵语》:“吾与之共~赵国之政。”zhì通“智”。智慧;聪明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,则~明而行无过矣。”【知遇】得到赏识和重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