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无拾遗
读音(发音): dào wú shí yí
详细解释(意思):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出处(典故): 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商贾重宝,单车露宿,牛马放牧,道无拾遗。”
示例: 自是内部肃然不言,咸称其有神,~。 ★《隋书·艺术传·韦鼎》
道无拾遗成语接龙
- 遗臭万年
- 为期不远
- 为民请命
- 为民除害
- 威压
- 为国损躯
- 威胁
- 微醺
- 威武不屈
- 微型
- 微小
- 微弱
- 微妙
- 微茫
- 微贱
- 畏葸不前
- 微观
- 畏缩不前
- 未成
- 味觉
- 微薄
- 未便
- 未完
- 未妥
- 未必
- 未然
- 萎缩
- 未了
- 委婉
- 未老先衰
第一个字为"道"的成语
- 道貌岸然
- 道合志同
- 道貌凛然
- 道尽涂殚
- 道貌俨然
- 道尽涂穷
- 道旁苦李
- 道尽途殚
- 道山学海
- 道尽途穷
- 道听耳食
- 道听涂说
- 道听途说
- 道同契合
- 道路以目
- 道同志合
- 道同义合
- 道在人为
- 道头会尾
- 道在屎溺
- 道头知尾
- 道微德薄
- 道无拾遗
- 道西说东
- 道学先生
- 道义之交
- 道远日暮
- 道远知骥
- 道边苦李
- 道傍苦李
- 道傍之筑
- 道傍筑室
- 道不掇遗
- 道不举遗
- 道不拾遗
- 道不相谋
- 道长论短
- 道长争短
- 道存目击
- 道大莫容
- 道德文章
- 道弟称兄
- 道东说西
- 道而不径
- 道高德重
- 道高魔重
- 道高望重
- 道骨仙风
- 道寡称孤
第二个字为"无"的成语
- 案无留牍
- 暗无天日
- 百无一成
- 百无一堪
- 百无一能
- 百无一失
- 百无一是
- 百无一用
- 百无禁忌
- 百无聊赖
- 百无是处
- 百无所成
- 别无长物
- 别无二致
- 别无他物
- 兵无常势
- 兵无常形
- 兵无血刃
- 事无三不成
- 不无小补
- 惨无人道
- 惨无人理
- 惨无天日
- 查无实据
- 策无遗算
- 车无退表
- 戳无路儿
- 词无枝叶
- 殆无孑遗
- 殆无虚日
- 弹无虚发
- 道无拾遗
- 断无此理
- 法无二门
- 法无可贷
- 福无双至
- 攻无不克
- 国无宁日
- 国无二君
- 毫无二致
- 毫无逊色
- 毫无疑义
- 横无忌惮
- 荒无人烟
- 计无复之
- 计无所出
- 计无所施
- 计无所之
- 计无由出
- 计无返顾
- 计无付之
- 家无担石
- 家无儋石
- 家无斗储
- 家无二主
- 家无常礼
- 将无作有
- 将无做有
- 教无常师
- 金无足赤
- 居无求安
- 举无遗策
- 绝无仅有
- 口无择言
- 礼无不答
- 脸无人色
- 了无惧色
- 路无拾遗
- 略无忌惮
- 漫无边际
- 漫无止境
- 茫无边际
- 茫无端绪
- 茫无所知
- 茫无头绪
- 茫无涯际
- 门无杂宾
- 门无杂客
- 面无惭色
- 面无人色
- 渺无人迹
- 渺无人烟
- 渺无人踪
- 渺无音信
- 渺无音讯
- 渺无影踪
- 渺无踪影
- 谋无遗策
- 谋无遗谞
- 目无法纪
- 目无全牛
- 目无三尺
- 目无王法
- 目无下尘
- 目无余子
- 目无尊长
- 贫无立锥
- 贫无置锥
- 前无古人
- 羌无故实
- 阒无人声
- 阒无一人
- 全无心肝
- 忍无可忍
- 日无暇晷
- 如无其事
- 若无其事
- 身无完肤
- 身无择行
- 身无立锥
- 身无长处
- 身无长物
- 身无寸缕
- 身无寸铁
- 身无分文
- 时无再来
- 史无前例
- 市无二价
- 事无常师
- 事无大小
- 事无二成
- 事无巨细
- 手无寸刃
- 手无寸铁
- 肆无忌惮
- 算无遗策
- 死无对证
- 体无完肤
- 体无完皮
- 天无二日
- 通无共有
- 万无一失
- 文无加点
- 弦无虚发
- 心无二用
- 心无挂碍
- 心无旁骛
- 胸无成竹
- 胸无城府
- 胸无大志
- 胸无点墨
- 胸无宿物
- 虚无缥缈
- 虚无飘渺
- 学无常师
- 学无止境
- 言无不尽
- 言无二价
- 言无伦次
- 杳无人迹
- 杳无人烟
- 杳无消息
- 杳无信息
- 杳无音耗
- 杳无音信
- 杳无音讯
- 杳无影响
- 杳无踪迹
- 杳无踪影
- 野无遗才
- 野无遗贤
- 一无长物
- 一无所闻
- 一无所有
- 一无可取
- 一无是处
- 一无所知
- 一无所长
- 一无所成
- 一无所得
- 一无所获
- 一无所能
- 一无所求
- 一无所取
- 义无反顾
- 义无旋踵
- 永无宁日
- 永无止境
- 有无相通
- 语无伦次
- 语无诠次
- 责无旁贷
- 曾无与二
- 战无不克
- 战无不胜
- 知无不言
- 恣无忌惮
- 尊无二上
- 坐无虚席
- 座无虚席
第三个字为"拾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遗"的成语
- 暴露无遗
- 养虎自遗患
- 补过拾遗
- 补阙拾遗
- 殆无孑遗
- 道无拾遗
- 道不掇遗
- 道不举遗
- 道不拾遗
- 巨细无遗
- 涓滴不遗
- 路无拾遗
- 路不拾遗
- 靡有孑遗
- 扫地无遗
- 拾掇无遗
- 手泽之遗
- 纤悉无遗
- 一览无遗
- 易于拾遗
道无拾遗相关推荐
成语"道无拾遗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道无拾遗"逐字解释参考
dào①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【又】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ú①没有。《黔之驴》:“黔~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”②不;别。《硕鼠》:“硕鼠硕鼠,~食我麦。”③不论;无论。《师说》:“是故~贵~贱,~长~少,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。”④贫穷;无资财。《货殖列传》:“礼生于有而废于~。”【无道】行为暴虐,不施仁政。【无非】无一不是;全部都是。【无几】⒈不多;很少。⒉没有希望。⒊不久。【无乃】莫非;恐怕;岂不是。常与“乎”、“欤”等语气词配合使用,表示委婉的语气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2shí‘十’的大写。参看〖数字〗。【拾掇】<轻>(1)整理;归拢:屋里~得整整齐齐的。(2)修理:~钟表。(3)<口>惩治。【拾荒】因生活贫困而拾取柴草、田地间遗留的谷物、别人扔掉的废品等。【拾零】指把某方面的零碎的材料收集起来(多用于标题)。【拾取】拾1①:在海岸上~贝壳。【拾遗】(1)拾取别人失落的东西:路不~。(2)补充别人著作中的缺漏:《本草纲目~》。(3)唐代谏官名。【拾音器】电唱机中把唱针的振动变成电能的装置。连在放大器上由扬声器发出声音。最常见的有电磁式和晶体式两种,电磁式的由磁铁、线圈和装唱针的振动铁架构成,晶体式的用石英或酒石酸盐等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制成。也叫电唱头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yí①遗失;丢失。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~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②放弃;舍弃。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~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③遗失的东西。《乐羊子妻》:“况拾~求利以污其行乎?”④遗留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此三者,吾~恨也。”【又】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。《序》:“否则不能继述先烈~志且光大之。”wèi①赠送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闻之,往请,欲厚~之。”②给予的东西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父母岁有裘葛之~。”【遗风】流传下来的风尚。【遗民】改朝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