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远知骥
读音(发音): dào yuǎn zhī jì
详细解释(意思):骥:千里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。比喻经过长久的锻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
出处(典故): 三国·魏·曹操《矫志》: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
示例:
道远知骥成语接龙
- 击中要害
- 及宾有鱼
- 汲引忘疲
- 激昂慷慨
- 积案盈箱
- 疾风劲草
- 急景凋年
- 赍粮藉寇
- 极目迥望
- 掎裳连袂
- 几次三番
- 击鼓鸣金
- 极而言之
- 虮虱相吊
- 机变如神
- 饥不择食
- 济寒赈贫
- 稷蜂社鼠
- 记问之学
- 计不旋踵
- 计出万全
- 奇才异能
- 其味无穷
- 急来报佛脚
- 疾风扫秋叶
- 疾风彰劲草
- 疾风知劲草
- 鸡烂嘴巴硬
- 急急如律令
- 骑牛读汉书
第一个字为"道"的成语
- 道貌岸然
- 道合志同
- 道貌凛然
- 道尽涂殚
- 道貌俨然
- 道尽涂穷
- 道旁苦李
- 道尽途殚
- 道山学海
- 道尽途穷
- 道听耳食
- 道听涂说
- 道听途说
- 道同契合
- 道路以目
- 道同志合
- 道同义合
- 道在人为
- 道头会尾
- 道在屎溺
- 道头知尾
- 道微德薄
- 道无拾遗
- 道西说东
- 道学先生
- 道义之交
- 道远日暮
- 道远知骥
- 道边苦李
- 道傍苦李
- 道傍之筑
- 道傍筑室
- 道不掇遗
- 道不举遗
- 道不拾遗
- 道不相谋
- 道长论短
- 道长争短
- 道存目击
- 道大莫容
- 道德文章
- 道弟称兄
- 道东说西
- 道而不径
- 道高德重
- 道高魔重
- 道高望重
- 道骨仙风
- 道寡称孤
第二个字为"远"的成语
- 不远千里
- 不远万里
- 道远日暮
- 道远知骥
- 贵远贱近
- 贵远鄙近
- 廉远堂高
- 路远迢迢
- 柔远怀迩
- 柔远怀来
- 柔远能迩
- 柔远绥怀
- 柔远镇迩
- 身远心近
- 视远步高
- 水远山长
- 水远山遥
- 无远不届
- 无远弗届
- 行远升高
- 行远自迩
- 源远流长
- 致远任重
- 追远慎终
第三个字为"知"的成语
- 观过知仁
- 安分知足
- 鲍子知我
- 疾风知劲草
- 岁寒知松柏
- 伯玉知非
- 材高知深
- 草木知威
- 察己知人
- 察今知古
- 蝉不知雪
- 达观知命
- 达官知命
- 达权知变
- 达人知命
- 达地知根
- 叨在知己
- 道头知尾
- 道远知骥
- 睹始知终
- 睹微知著
- 睹著知微
- 睹着知微
- 富在知足
- 告往知来
- 观往知来
- 贵在知心
- 恨相知晚
- 惠子知我
- 极往知来
- 鉴往知来
- 见微知萌
- 见微知著
- 见时知几
- 见始知终
- 举十知九
- 倦鸟知还
- 乐天知命
- 履霜知冰
- 论世知人
- 落叶知秋
- 迷而知反
- 迷而知返
- 迷涂知反
- 迷途知反
- 迷途知返
- 谬托知己
- 目不知书
- 生而知之
- 识礼知书
- 识字知书
- 识微知著
- 食不知味
- 士死知己
- 视微知著
- 视为知己
- 数往知来
- 讨类知原
- 恬不知耻
- 恬不知怪
- 恬不知愧
- 恬不知羞
- 望表知里
- 温故知新
- 闻一知二
- 问牛知马
- 闻一知十
- 问羊知马
- 行易知难
- 叶落知秋
- 一叶知秋
- 以微知著
- 以微知着
- 以一知万
- 饮水知源
- 有勇知方
- 知彼知己
- 知地知天
- 知己知彼
- 知微知彰
- 知足知止
- 酌水知源
第四个字为"骥"的成语
道远知骥相关推荐
成语"道远知骥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道远知骥"逐字解释参考
dào①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【又】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uǎn①空间距离大,跟“近”相对。《劝学》: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~。”②远方;远方的国家或人民。《殽之战》:“劳师以袭~,非所闻也。”③疏远。《出师表》:“亲贤臣,~小人,此先帝所以兴隆也。”④远离。《陈情表》:“母孙二人,更相为命,是以区区不能废~。”⑤时间长、久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其~古刻尽漫失。”⑥长远;深远。《六国论》:“燕赵之君,始有~略。”⑦远播。《爱莲说》:“香~益清。”⑧差距大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~甚。”【远布】远扬。【远人】⒈关系疏远的人。⒉远方的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知道;了解。《察今》:“故察己则可以~人。”②认识;识别。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~马也。”③知觉;感觉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官~止而神欲行。”④感到;觉得。《惠崇》:“春江水暖鸭先~。”⑤交好;相亲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公孙明~叔孙于齐。”⑥交情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绝宾客之~。”⑦朋友。鲍照《鲍参军集·咏双燕》:“悲歌辞旧爱,衔泪觅新~。”⑧主持。《国语·赵语》:“吾与之共~赵国之政。”zhì通“智”。智慧;聪明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,则~明而行无过矣。”【知遇】得到赏识和重用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ì骏马;良马。《劝学》:“骐~一跃,不能十步。”曹操《龟虽寿》:“老~伏枥,志在千里。”【骥尾】比喻凭借他人而成名。【骥足】比喻俊逸的才华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