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大全

您目前所在位置:肥壤网 > 成语大全 > 漠然置之 > 漠然置之的成语解释

漠然置之

读音(发音): mò rán zhì zhī

详细解释(意思):置:放。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

出处(典故): 清·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彼而漠然置之,犹可言也;我而漠然置之,不可言也。”

示例:

漠然置之成语接龙

第一个字为"漠"的成语

第二个字为"然"的成语

第三个字为"置"的成语

第四个字为"之"的成语

漠然置之相关推荐

成语"漠然置之"更多相关信息

    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
成语"漠然置之"逐字解释参考

mò①沙漠。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“匈奴北徙数千里,~南地空。”②寂寞;空虚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居数月,~然无所事。”③冷淡;不关心。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~不加喜戚于心。”【漠漠】⒈无声息的状况。⒉天色灰暗的样子。⒊寂寞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rán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火未及~,因谓之安。”②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“不~,籍何以至此?”③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~,诚有百姓者。’”【又】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“妻曰:‘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’成~之。”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、“地”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,汪~出涕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森~欲搏人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~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”⑤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“如”、“若”、“犹”等呼应,表示“(像)……一样”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而半山居雾若带~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~。”⑥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“~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ì①放弃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则~车骑,脱身独骑。”②放置;安放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断头~城上,颜色不少变。”③放逐。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遂~姜氏于城颍。”④摆设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~酒大会宾客。”⑤设置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南朝自武昌到京口,列~烽燧。”⑥置办;购买。《苏武传》:“既至胸奴,~币遗单于。”⑦释放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斩首盘虏,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,无有所~。”⑧关押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苟入狱,不问罪之有无,必械手足,~老监。”【置邮】驿站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