漠然置之
读音(发音): mò rán zhì zhī
详细解释(意思):置:放。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
出处(典故): 清·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彼而漠然置之,犹可言也;我而漠然置之,不可言也。”
示例:
漠然置之成语接龙
- 织楚成门
- 知白守黑
- 执鞭随蹬
- 支离破碎
- 知法犯法
- 知人之明
- 知子莫若父
- 执牛耳
- 智者
- 智者不惑
- 智育
- 智勇双全
- 智取
- 智巧
- 智尽能索
- 智
- 智慧
- 滞销
- 滞钝
- 窒塞难行
- 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
- 窒碍
- 至死不悟
- 直言无隐
- 致密
- 至少
- 直言不讳
- 秩序井然
- 至善
- 直言
第一个字为"漠"的成语
第二个字为"然"的成语
- 怅然若失
- 涣然冰释
- 孑然一身
- 悄然无声
- 潸然泪下
- 蔼然可亲
- 蔼然仁者
- 安然无恙
- 安然如故
- 安然无事
- 岸然道貌
- 黯然伤神
- 黯然神伤
- 黯然失色
- 黯然无色
- 黯然销魂
- 昂然直入
- 昂然自得
- 昂然自若
- 傲然挺立
- 傲然屹立
- 勃然变色
- 勃然大怒
- 勃然奋励
- 惨然不乐
- 灿然一新
- 粲然可观
- 冁然而笑
- 怅然自失
- 超然不群
- 超然独处
- 超然独立
- 超然绝俗
- 超然迈伦
- 超然物外
- 超然象外
- 超然远举
- 超然远引
- 超然自得
- 超然自逸
- 超然自引
- 怆然涕下
- 嗒然若丧
- 怛然失色
- 淡然处之
- 淡然置之
- 荡然无存
- 幡然改途
- 幡然悔悟
- 翻然改进
- 翻然改图
- 翻然悔悟
- 废然而反
- 废然而返
- 斐然成章
- 斐然乡风
- 斐然向风
- 忿然作色
- 怫然不悦
- 怫然作色
- 艴然不悦
- 果然如此
- 酣然入梦
- 悍然不顾
- 浩然之气
- 赫然而怒
- 焕然如新
- 焕然一新
- 恍然大悟
- 恍然若失
- 惠然肯来
- 惠然之顾
- 浑然天成
- 浑然无知
- 浑然一体
- 浑然自成
- 豁然大悟
- 豁然顿悟
- 豁然贯通
- 豁然开朗
- 豁然开悟
- 混然一体
- 豁然确斯
- 豁然省悟
- 混然天成
- 火然泉达
- 霍然而愈
- 计然之策
- 计然之术
- 寂然不动
- 寂然无声
- 戛然而止
- 截然不同
- 井然有条
- 迥然不群
- 迥然不同
- 井然有序
- 憬然有悟
- 慨然应允
- 慨然允诺
- 溘然长逝
- 溘然长往
- 岿然不动
- 岿然独存
- 喟然长叹
- 了然无闻
- 了然于胸
- 茫然不解
- 茫然若失
- 茫然自失
- 靡然成风
- 靡然顺风
- 靡然从风
- 靡然乡风
- 靡然向风
- 漠然置之
- 怦然心动
- 判然不同
- 庞然大物
- 凄然泪下
- 愀然不乐
- 愀然无乐
- 跫然足音
- 阒然无声
- 确然不群
- 爽然若失
- 爽然自失
- 肃然起敬
- 肃然生敬
- 索然寡味
- 索然无味
- 泰然处之
- 泰然自若
- 坦然自若
- 陶然自得
- 恬然自足
- 同然一辞
- 突然袭击
- 惘然若失
- 巍然屹立
- 蔚然成风
- 萧然物外
- 欣然自得
- 轩然大波
- 轩然霞举
- 哑然失笑
- 嫣然一笑
- 晏然自若
- 依然故我
- 依然如故
- 夷然自若
- 怡然自得
- 怡然自乐
- 怡然自若
- 毅然决然
- 隐然敌国
- 悠然自得
- 油然而生
- 跃然纸上
- 昭然若揭
- 卓然不群
- 自然而然
第三个字为"置"的成语
第四个字为"之"的成语
- 姑妄听之
- 极而言之
- 偶一为之
- 慷他人之慨
- 司马牛之叹
- 司马昭之心
- 无何有之乡
- 无立锥之地
- 无容身之地
- 无用武之地
- 一举手之劳
- 不了了之
- 大而化之
- 淡然处之
- 淡然置之
- 等而上之
- 等而下之
- 等闲视之
- 笃而论之
- 分而治之
- 感慨系之
- 高山仰之
- 姑妄言之
- 好自为之
- 计无复之
- 计无所之
- 计无付之
- 兼而有之
- 交臂失之
- 久而久之
- 敬而远之
- 困而学之
- 漠然置之
- 默而识之
- 品而第之
- 取而代之
- 神而明之
- 生而知之
- 思所逐之
- 泰然处之
- 堂而皇之
- 听之任之
- 推而广之
- 无所用之
- 寤寐求之
- 小大由之
- 心向往之
- 心乡往之
- 要而论之
- 要而言之
- 一笑了之
- 一笑置之
- 一以贯之
- 一走了之
- 以意为之
- 尤而效之
- 折而族之
- 总而言之
漠然置之相关推荐
成语"漠然置之"更多相关信息
此处调用百度搜索框
成语"漠然置之"逐字解释参考
mò①沙漠。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“匈奴北徙数千里,~南地空。”②寂寞;空虚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居数月,~然无所事。”③冷淡;不关心。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~不加喜戚于心。”【漠漠】⒈无声息的状况。⒉天色灰暗的样子。⒊寂寞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án①燃烧。后来写作“燃”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火未及~,因谓之安。”②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“不~,籍何以至此?”③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~,诚有百姓者。’”【又】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“妻曰:‘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’成~之。”④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“……的样子”、“地”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蒋氏大戚,汪~出涕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森~欲搏人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快~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”⑤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“如”、“若”、“犹”等呼应,表示“(像)……一样”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而半山居雾若带~。”《核舟记》:“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~。”⑥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“~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ì①放弃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则~车骑,脱身独骑。”②放置;安放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断头~城上,颜色不少变。”③放逐。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遂~姜氏于城颍。”④摆设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于是乃~酒大会宾客。”⑤设置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南朝自武昌到京口,列~烽燧。”⑥置办;购买。《苏武传》:“既至胸奴,~币遗单于。”⑦释放。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斩首盘虏,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,无有所~。”⑧关押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苟入狱,不问罪之有无,必械手足,~老监。”【置邮】驿站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